民進黨婦女部「東南亞尋根之旅計畫」今(12)日在高雄駁二特區in89電影院舉辦《尋根》紀錄片分享會,由兩位新住民子女─泰國尋根人張辰嘉、印尼尋根人宋佳倫─分享新住民家庭親子互動經驗,以及尋根之旅過程中如何經由探索與接觸,逐漸貼近父母親的人生經驗,進而反思成長過程中的自我認同問題。高雄市長陳菊、民進黨高雄市黨部黃彥毓主委、高雄市社會局姚雨靜局長,以及高雄市許多新住民及婦女團體到場參加分享會。負責紀錄片拍攝工作的鄒隆娜導演一同參與映後座談,以同樣身為新住民子女的視角來分享,紀錄片如何呈現六位新住民子女的人生故事,獲得現場觀眾熱烈回響。
陳菊市長致詞時闡述高雄市新住民政策推動,強調母語傳承是目前最重要的工作方向:「尋根從語言傳承開始,高雄市政府重視每個人學習母語的權利,政策上鼓勵新住民、原住民的孩子學習母語。語言傳承是非常重要的親情連結,當我們見到新住民孩子可以用母語跟外婆自然對話,相信所有人都能體會那份親情感動。」陳菊市長強調:「政策上我們主張尊重每個人的差異,希望大家能夠學習欣賞差異、擁抱差異,寬容不同、接納不同。政府鼓勵每個人傳承媽媽的文化,新住民的孩子學習母語其實比其他人更有發展潛能;在現今國際化,尤其東南亞國家發展非常迅速的情況下,新住民的孩子比別人更了解印尼、越南、泰國等東南亞國家文化,比別人多會一種語言,他們未來就多一分競爭力,多一種發展方向。」
印尼尋根人宋佳倫於映後座談時表示,「在成長過程中,由於擔心同儕或外界看法,自己非常不願意承認我的身上有一半印尼血統,甚至有過『我是不是台灣人?』的疑惑;而父母親則因為排華暴動陰影,始終避談在印尼的往事。」直到年紀漸長後才意識到,自己對母親的人生與內心世界認識非常有限,於是開始試著瞭解母親的過往。
在這次的旅程當中,宋佳倫規劃探索母親的家庭背景,「我實際拜訪印尼當地的親人家庭,參與當地生活,試著跟他們討論家族中被視為禁忌的受迫害過往,體會母親年輕時的傷痛,漸漸能了解她為何選擇來台灣,努力在這裡尋求新的人生。」經過尋根之旅後,宋佳倫認為自己已能坦然接受印尼背景,自己的母親看似與別人不同,但是媽媽當年勇敢來台灣,對於自我人生的這份努力,「其實我們沒有那麼不同;其實我們跟大家都是一樣的。」
泰國尋根人張辰嘉在紀錄片中透過一段獨白,表達同志向自己父母出櫃時的複雜心情;辰嘉母親則詢問:「媽媽來自泰國,你會不會覺得丟臉?」辰嘉直率的回覆母親:「沒啦,你比台灣人還厲害呢!」帶出新住民母子之間最深刻感人的親情互動。張辰嘉表示,「身為新移民第二代,對文化及族群議題深感興趣,不僅是目前讀研究所專攻的主題,也期許自己學好泰文,未來能夠持續投入移民、移工及家庭關係的書寫工作。」
針對近年來社會非常關注的「新二代」議題,張辰嘉認為,「新住民孩子在自覺層面與其他孩子並沒有什麼差異,我們不會覺得自己與眾不同。雖然外界總是會對我們有些刻板印象,會以一些特別的詞彙稱呼我們。但是新住民子女就跟所有年輕人一樣,都會關心自己的父母跟家庭,也會離鄉求學、思考就業發展,尋找自己的未來方向。我們身上有東南亞背景,但我們跟大家沒什麼不同。」
母親來自菲律賓、同為新住民子女的鄒隆娜導演,在映後座談中說明《尋根》紀錄片創作理念,內容運用六位尋根人提供的尋根之旅影像紀錄,連結深入訪談時親子對談最深切的互動,以直白寫實的呈現方式,帶領觀眾跨越種族、超越國界,一步一步貼近新住民家庭親子兩代之間最深層的情感連結。鄒隆娜導演表示「六段故事代表六個人生,是非常真誠的情感表白,身為創作者,要感謝六位尋根人在訪談中真情流露,才能透過紀錄片呈現出所有人都能體會的感情,最動人的親情之愛。」
民進黨婦女部蔡宛芬主任表示,《尋根》紀錄片巡迴分享會獲得非常好的回響,六月至今陸續舉辦北中南三場之後,已有民間團體主動邀約加場;民進黨也會繼續校園分享會,並透過網路平台分享尋根之旅更詳細的紀錄,讓更多觀眾瞭解台灣新住民家庭的生命故事,以及新住民子女探索家庭背景的心路歷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