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3-20
讀懂空氣、設立界限——民進黨舉辦性平培訓,強化友善職場
今(20日)民進黨性別平等事務部舉辦性平與性騷擾防治教育訓練,邀請臺灣男性協會郭雅真理事長,以「教你讀懂空氣:如何職場+情場不踩雷」為題,帶領黨工探討如何在工作與日常生活中識別並維護適當的身體與心理界限,確保合宜的人際互動,以預防性騷擾事件的發生。
民進黨副秘書長何博文在致詞時提到,身為執政黨,因應國內政治的特殊性,同仁們天天在讀「政治」空氣,判斷局勢並理解民眾需求。黨工也應該持續提升性別敏感度,讀懂人際關係間的界限,積極營造安全友善的職場環境。性別平等事務部主任李晏榕則指出,職場與社會互動中,適當的界限有助於避免誤解與衝突,期許透過本次課程讓黨工更清楚理解界限的意義。
體制內性教育長年未變,忽略人際界限教育
課程中,郭雅真理事長強調,台灣的性教育的內容在過去20年來幾乎沒有改變,內容仍侷限於生理知識,例如避孕方式、性病防治、第一及第二性徵等,卻未能涵蓋性平事件發生的關鍵因素即人際界限的教育,這樣的模式並無法有效預防MeToo事件的發生。郭雅真理事長指出,性騷擾與性侵害的關鍵不在於是否懂得使用避孕措施,而在於個體是否具備清楚辨識並維護人際界限的能力。因此,未來的性教育應更著重於人際互動、適當與不適當的界限、以及如何有效表達個人意願,而非僅著重在生理性徵的教導。
預防性侵害,須全面強化四大保護因子
郭雅真理事長進一步分析性侵害事件發生的四大條件:加害者具有性侵害動機、加害者自我控制力瓦解、外在環境保護因子瓦解、以及被害人自我保護力瓦解。性侵害事件要發生,這四個因素缺一不可,然而台灣的性侵害與性騷擾防治方向都過度強調被害人的自我保護,如此會使得事發後被害人會更加自責。郭雅真理事長強調,有效的性騷擾防治與性別平等教育,應從這四個面向進行強化,並將資源做更合理的配置。例如,透過建立更安全的職場環境來減少外在環境保護因子的瓦解,或是藉由提升個人對人際界限的敏感度與自我控制意識,減少自身成為加害者的機會
本次培訓過程中,郭雅真理事長以生動活潑的方式,透過實際案例分享與互動,讓在場黨工更具體地理解人際界限與性騷擾防治的核心概念。課堂氣氛熱烈,參加者聚精會神聆聽,並積極參與討論,展現高度的學習熱忱。
李晏榕主任總結,民進黨性平部自2023年起,每年固定舉辦兩次性騷擾防治教育訓練,並持續優化相關培訓內容。今年的課程以「讀懂空氣」為核心概念,透過實例分享與互動討論,以生活化的方式讓黨工深入理解性騷擾背後的界限問題與成因,提升黨工性別敏感度,希望逐步將民進黨打造成更友善且安全的職場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