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05-10

民進黨第十一屆第三十三次中常會新聞稿


民進黨今日(05/10)召開第十一屆第三十三次中常會,中常會今天通過個別選區之初選民調資料拆封核算及結果公布日程表,應於民意調查完成後三個工作天內核算並公佈結果。
 
中常會今天亦通過公職候選人提名民意調查委託單位,由於本次初選時程緊迫,選定之七家民調單位,每天至少有40線以上執行民調能力,進行公職候選人提名民調委託,以達成一天執行一個選區的要求。
 
中常會後,謝長廷院長召集國代選戰會議,針對選舉造勢和選情進行討論。李逸洋秘書長在中常會後記者會中表示,民進黨將在最後三天舉辦三場造勢晚會,近日也加強催票工作。晚會將以「反親中,顧台灣」、「誠信修憲」、「公投入憲」為訴求,雖然有些本黨支持者因對台灣主體性的堅持而有所鬆動,在上週五總統邀請府院黨茶敘溝通之後,陳總統表達堅持台灣主體性的原則不變,根據基層反應已經挽回一部分選票,民進黨選情逐漸回升。
 
李逸洋秘書長表示,這次國代選舉是中國和台灣的對抗,民進黨的主要對手是國民黨,如果國民黨贏了選舉,就代表中國贏了,也表示連宋訪中獲得民眾的支持,讓外界誤以為台灣民意並不反對反分裂法;相對地,如果民進黨贏了,那表示捍衛台灣主體性、守護台灣才是國內主流民意。
 
李逸洋說,多年來台灣民眾多支持國會改革,民進黨也持續訴求這個理念,因此,民進黨的憲改訴求和台聯有所區隔,台聯反對憲改是事實。民進黨也主張「公投入憲」,台灣的未來由公民決定,保護台灣主權要靠這次的憲改,落實公民權力,是保衛台灣最好的武器,希望憲改一次過關。李逸洋表示,我們不了解為什麼台聯反對公投入憲,但是,民進黨無意撕毀台灣社會,也不希望本土力量遭到分裂,因此國代選舉鎖定國民黨為主要對手。
 
文宣部主任鄭文燦表示,這次的修憲案由兩條軸線構成,一條是親中路線對台灣路線,另一條是改革路線和反改革路線,民進黨反親中、堅持改革的立場,在這兩條軸線上都是第一品牌。民進黨必須贏得修憲的選舉,主導台灣政局和兩岸政策,對台灣政局是有所幫助的。
 
鄭文燦說,雖然民進黨和國民黨都贊成憲改,投票的意義卻大不相同;如果國民黨贏過民進黨,國民黨一定宣稱親中路線獲勝,連戰訪中獲得人民肯定,在立法院也會強勢要求行政部門,甚至讓外界誤以為台灣主流民意向中國傾斜,這對台灣的傷害不言可喻,因此,民進黨和國民黨競逐第一是有所區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