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07-25

搶救部落空洞化 催生原住民部落役


 
為搶救原住民族部落空洞化的危機,民進黨族群事務部25日與民進黨政策委員會、及立法委員陳瑩、陳秀惠,共同舉辦「催生原住民部落役」公聽會,邀請國防部、役政署、原民會代表及星.歐拉姆、戴明雄、馬耀.谷木牧師等全台灣各社團、部落的原住民族代表,商議修法《替代役實施條例》,催生原住民部落役。會中達成共識,民進黨族群部將協調委員及民進黨立院黨團,爭取將本案於下一會期列為優先法案。
 
服役是國民應盡的義務,在精兵制的國防政策下,政府已實施兵役替代役多年,使役男人力能轉向社會各部門,支持國家經濟社會之發展。族群部主任楊長鎮表示,原住民青年服兵役或社會役也適用一般制度,雖符合平等性法理,但從原住民族本身的社會力發展來看,卻是部落人力向主流社會的反向補貼,使部落青年提早抽離部落而服務主流社會,因此,有值得檢討改進之處。
 
從清代實施平埔族對山地『以番制番』的『番屯』制,到日本統治下為殖民帝國主義當砲灰的『高砂義勇軍』,至戰後大中國沙文主義下『反攻復國』的卒子,原住民青年的身體成為殖民國家的資產和工具。民主化與本土化的台灣,應從去殖民角度重新省思和檢視服役制度,不分族群共同推動『原住民役男以服部落役為原則』的役政改革,讓原住民青年在進入社會之前,能有機會為自己的民族、部落服務,並藉由部落役建構青年回歸部落的機會與界面,創造青年在地就業的空間,遏止部落社會力的空洞化,重建有活力的原住民族家園。
 
因此應修法《替代役實施條例》,增列原住民部落役,讓原住民青年無論常備役或替代役體位,除了自願服兵役者外,均應回歸部落服部落役。
 
立法委員陳秀惠對原住民部落役,表達肯定的態度。她說,原住民佔全國總人口2%,面對98%漢人在文化、經濟上的優勢,原住民的處境十分艱難,因此,除了要讓原住民青年可以回歸部落服役,也希望讓對部落具有熱誠的其他族群替代役男,也能到部落去,為部落的社區發展盡一份心力。
 
立法委員陳瑩表示,每當部落舉辦豐年祭時,多半是老幼婦孺,年輕人都流落在外,無法回部落參加,而「部落役」就是藉由國民服兵役期間,讓原住民青年回歸部落,為部落服役。她希望相關單位,以積極的態度構思完整的配套措施,不要以「怕麻煩」的心態,敷衍了事。
 
公聽會中各原住民社團、部落代表均對「原住民部落役」持肯定態度,民進黨族群事務部將與陳瑩、陳秀惠委員將持續推動修法《替代役實施條例》,並協調立院黨團,爭取於下一會期將本案列為優先法案,催生原住民部落役,讓原住民青年回歸部落,搶救原住民族部落空洞化的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