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7-17
倉促開放之前,兩岸應優先簽訂「投資保障協定」
針對馬政府準備提早開放中資來台等一連串倉促措施,民進黨國際部主任林成蔚今(17)日發表聲明如下:
一、擔憂馬政府處理與中國經濟以及與全球經濟連結上的失衡
目前中國已是台灣最大的貿易進出國,台灣對中國投資已占台灣對外投資的七成,馬政府上台後的一連串兩岸經貿開放政策,將導致台灣進一步向中國經濟傾斜,令人擔憂台灣處理與中國經濟以及與全球經濟連結上的失衡。馬政府應該從台灣經濟的主體性角度思考,發揮台灣在全球分工價值鏈體系的戰略優勢,吸納包括中國的全球資金、技術、能源、勞力、土地等資源,作為推動台灣經濟永續向上發展的引擎。
二、開放中資之前應先協商簽訂《兩岸投資保障協定》
由於中國至今不願與台灣簽訂「兩岸投資保障協定」,導致目前廣大在中國投資的台商權益無法受到有效保障。兩岸簽署「投資保障協定」可以透過雙方政府公權力保障,以降低投資企業在當地國家的政經社會風險,例如外匯管制、徵收、國有化、沒收、戰爭、叛亂、暴動等風險。在兩岸尚未完成協商簽訂「投資保障訂」之前,馬政府便急著讓12吋晶圓廠登陸、放寬台商投資中國上限到百分之六十,以及開放中資來台,是一種不負責任的做法。
三、馬政府在處理停滯性通膨危機上失焦
當前全球遭遇三十年以來最嚴重的停滯性通膨衝擊,各國政府均將打擊通膨列為最重要的課題。目前台灣人民最關心的是政府如何有效控制油、電民生物價、降低人民痛苦指數,以及穩定台灣股市,但是近日馬政府刻意封殺民進黨「退稅濟貧」方案,對於抗通膨、救股市等民生疾苦束手無策,卻急於推出「拼兩岸」的開放政策,顯示馬政府的財經團在施政優先順序上犯了嚴重失焦的錯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