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09-06
國民黨不是台灣安定的力量
此次台海危機,使台灣處於戰爭邊緣,國民黨必須為其政策錯誤負起最大的責任。國民黨號稱台灣「安定的力量」,可是近年來,其草率的政策和領導者李登輝總統的談話,均顯示執政黨處理兩岸及國際政治能力不足。
前日紐約時報登載「李總統關於與江澤民的會談見面地點已出現彈性」一事,儘是其中一例。報導登出後,先是新聞局長胡志強表示此乃記者「個人詮釋」,可是儘接著卻又傳出總統府高層表示,「香港是最好的地點」。執政黨政策的不一致,及外交方向的模糊,已使台灣走入「危險的遊戲」圈中。我們在此呼籲國民黨及整個社會,重視台灣這一段一連串錯誤而混亂的外交措施。
國際政治一直是台灣所有二千一百萬人,未來幸福與安全的最大挑戰。與國家內政不同,國際事務的錯誤,引起的可能是戰爭、動亂、甚至是毀滅。
台灣當了廿四年的國際孤兒,而今「廿四年孤立」充分顯示在執政黨外交經驗不足一事上。「外交」最忌諱沒有清楚的原則及前後政策不一致,即使以美國作為世界霸權國家,都謹慎小心的處理國際事務。而台灣,李登輝總統其談話有時儘因國內政爭,或些許個別事件,甚至競選策略,便對中國發出戲劇性的、或妥 協、或怒罵的聲音。至於國民黨外交政策也常常出現跳耀式的轉變,並極不務實的現象。總是將突破國際空間,繫於李登輝個人「元首」身上,提不出參與國際社會的實質方案,尤其面對不同的國際政治處境下,如後鄧時期,台灣如何將外交與國防合一,國民黨毫無思考。
我們認為國民黨毫無資格宣稱它自己是「台灣安定力量」。過去兩個月來,台灣面臨台海危機,國民黨眼看著股市跌落十年來最低點,拿不出辦法;眼看著軍事威脅,提不出對策;反而是台灣社會在面臨台海危機時,還要負擔國民黨的政爭與分裂,我們要指出,國民黨已成了這個社會的亂源,無能領導我們渡過國家危機。
我們再度要求國民黨立即召開「朝野政黨協商會議」,縫合社會的傷口,凝聚共識,面對可能來的更大的挑戰與危機。
台灣要的是一個懂得統合國內意志,既能必要時不畏戰,且具備足夠的智慧,避免戰爭的領導政權。期望國民黨在執政時期,善盡執政者的義務,儘速全面檢討其外交政策,理性且謹慎的處理兩岸關係,並儘速召開「朝野政黨協商會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