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02-25
我們全力支持本黨提名正副總統及國代候選人
這絕對不是一場公平的競選。
從民進黨提名彭明敏先生為本黨總統候選人以來,民主進步黨的幾位縣市長即以各種方式為本黨提名候選人助選。我們的原則是在「行政中立」的前提下,於下班時間全力輔選我們所支持的候選人;可是在傳播媒體上呈現的,卻是一個在既有假設下,不斷放大的「民進黨幾位縣市長支持李登輝」的假象,我們在此嚴正地提出以下幾點聲明:
1.總統大選以來,傳播媒體的不公正性已到了90年代以來的極致。根據民進黨文宣部的統計,無線電視對李登輝競選活動的報導比例為其他候選人七倍之多;而平面媒體更給予現任總統過多的優勢。由於李登輝先生已接任總統七年之久,其社會資源本來遠高於其他候選人;李先生完全無意遵守行政中立原則,不想樹立現任參選的民主典範,毫不避諱動用其行政及社會、特別是公共媒體資源為其助選,我們認為李先生的參選,已使報禁解除以來的媒體公正性,回到最低點。傳播媒體將民進黨縣市長「待客之道」的客氣話,高度渲染政治化,事實上除了扭曲了我們幾位縣市長的政治立場外,更污染了台灣傳播媒體本身的尊嚴。
2.我們參考其他國家在民主大選的過程,現任國家領導者如何競選,顯示的不只是他個人的選舉策略,更表彰了他的民主理念,以及他想把自己擺在什麼樣的歷史地位。尤其現任者如果是從威權體制過渡到民主國家的領導者,他的參選過程更是制度的確立,以及這個國家民主化深度的指標。去年四月,南非第一次總統大選,白人政府的戴克拉(De Klerk)總統,並沒有選擇和李登輝先生相同的方式為個人造勢,他相當謹守行政中立的分際,努力在電視辯論上與對手討論國家政策與方向,戴克拉總統雖然後來輸掉了的選舉,卻贏得國際社會的尊敬,並且使南非從殘破、對抗,迅速而和平地走向民主。我們認為李登輝先生相較之下,拒絕電視辯論,卻大量運用公共頻道及平面媒體,其新聞的廣告化和偏頗,不只已經顯示他不會是一個帶著台灣走向更深化民主的領導人,更嚴重地破壞了此次總統大選的公平性。
3.我們幾位縣市長,甚至包括國民黨籍的縣市長,施政以來最大的困難便是李登輝所領導的「中央集權體制」,稅收集中於中央,憲法裡規定的地方自治完全沒有落實,而從1977年以來,修訂「財政收支劃分法」即是反對運動提出的目標,廿年來卻毫無進展。我們轄區內的老人,晚年無人奉養;幼兒無人照顧,政府也置之不理。傳統家庭結構的改變,老人和幼兒卻成了整個社會和國家的棄兒。我們想要發放最起碼的生活津貼,和托育設施,可是中央只為了和民進黨的權力競爭,即拒絕補助地方,完全無視於人民的現狀。李登輝主政以來,他的眼中沒有長者,沒有下一代;所有我們施政的這些問題和困境,指向的都不是別人,而是李登輝,該負責的,該譴責的,都不是別人,而是李登輝。我們完全找不到理由,支持李登輝先生競選連任總統。
我們將全力支持本黨提名的總統、副總統及國代候選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