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03-19
以國賓之禮,歡迎達賴喇嘛訪台
中執會
從1950年西藏開始反抗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統治、1959年於印度成立西藏流亡政府、1987年西藏再度戒嚴、1992年西藏人民的宗教也是政治領袖達賴喇嘛獲得諾貝爾和平獎、1993年達賴旅遊各地宣揚其非暴力、環保的思想成為世界性的宗教領袖、到1997年3月22日終於訪台;47年達賴從一位流亡者躍升為國際社會最受尊敬和重要的領袖之一,三天後他即將來台訪問,而台灣政府至今卻不願以國賓禮儀相待。
在國際政治上,台灣與西藏在地圖上有著遙遠的距離,但卻接近的命運。不同的是我們擁有自己的政府、軍隊、領土、人民和獨立的主權,而西藏卻仍為其自治的權利抗暴中。達賴喇嘛的訪台,從國際社會的角度而言,不論其間我們選擇如何淡化政治色彩,其象徵意涵必然是整個國際社會注目的焦點。
從Dharamsala到台北,短短幾個小時的行程,讓台灣人民和達賴共同等待了47年。我們可以預期,達賴喇嘛訪台,必然是台灣政府自李登輝總統成功訪問美國康乃爾大學後,台灣另一場重大的外交突破。不過,這場外交戰也同時考驗著台灣的外交部門,是否具備充分的國際政治能力,處理這個既敏感又突破性的一步。
至今為止,我們認為台灣政府正犯下了重大的外交錯誤。第一,達賴喇嘛本身身為世界性的宗教領袖,他個人角色的意涵早已超越西藏一個地區的限制。達賴今天在世界,尤其是關於和平、環保及宗教議題早已是民間最尊敬的國際領袖之一。達賴喇嘛至世界重要國家,包括美、德、法、英等各國均由其國家領袖以比照迎接天主教教宗的國賓禮儀接待。達賴喇嘛固然是西藏人民的精神領袖,他到台灣的訪問雖然因此擁有高度的象徵意涵,但是我們仍然不應忘卻在國際上他早已超越政治的崇高地位。面對達賴的訪問,台灣應學習如何援引幾個重要國家的外交慣例,以民間方式,但國賓的禮儀歡迎這位世界性的宗教領袖。國際政治如今可以說正一步一步走向民間化。在許多外交戰場上,爭取國際非官方領袖,已成為國際政治中新開闢的領域。如今面對達賴來訪,台灣一方面拘泥於其早已了無意義的法統,另一方面又如此不熟悉國際禮儀,我們可以說政府正在國際社會最注目台灣的時刻,犯下重大的外交錯誤。
由於國民黨自陷於本身的法統,達賴來訪一事竟由陸委會而非外交部主管,並由其主委口中說出:「達賴是中華民國管轄下之國民」。我們只能說「不要把當年蔣介石時代的笑話,變成今日的悲劇」,台灣在外交領域上的節節挫敗,顯然沒有讓執政黨帶來任何教訓。過去廿五年來我們在國際社會中的困境,再清楚不過地告訴我們,如果台灣不能體認新的國際現實,只想瘋狂地宣稱台灣政府代表中國十二億人民和領土,台灣永遠無法在國際社會中生存。這個議題甚至已不是統獨的意識之爭,它牽涉的更是台灣的生存。我們嚴肅地在此提醒政府,不要在達賴喇嘛訪台這個重大的國際事件中,再度犯下如此悲哀的錯誤。
民進黨主席已於今日經由代表團正式致函達賴喇嘛歡迎其訪台。民進黨重申我們支持達賴喇嘛對西藏問題的五項原則(1.非戰區2.停止人口遷移西藏3.人權、自治權4.恢復西藏生態文化、禁止核子試爆、及核廢料儲存5.與北京政府和平對話),許主席和全體民進黨黨員並以歡迎國賓的心情,期待這位世界領袖來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