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7-15
放寬對中國投資上限,是救中國股市,還是救台灣股市
針對馬政府準備放寬上市櫃企業赴中國投資上限至六十%,以及對營運總部設在台灣的企業對中投資不設限之重大開放措施,民進黨國際部主任林成蔚聲明如下:
一、 馬政府上台不到兩個月,對於國內未有共識的重大經濟議題,包括開放12吋晶圓廠登陸,放寬上市櫃投資中國上限等倉促鬆綁。這種藉由開放兩岸經貿以挽救台灣股市的做法,既缺乏周延配套,又不見強化台灣經濟體質的具體措施,將兩岸開放視為解救台灣經濟的萬靈丹。難怪馬英九會抱怨媒體太重「民生」,而忽略「兩岸」,因為馬政府只是一味地在拼兩岸開放而已。
二、馬政府包括放寬對中國投資上限等一連串的開放政策,只見一味地向中國單向輸出「資金」,卻不見強化投資台灣的措施,如何能寄望投資中國後而能壯大台灣的經濟,單從投資資金流向的矛盾,能對台灣股市有多少助益令人懷疑。
三、近年來,由於中國投資環境迅速變差,包括人民幣持續升值、勞動成本遽升、銀行貸款利率上調以及出口優惠政策調整等不利因素,不少台商正考慮回台投資。馬政府此時不去努力吸引與輔導台商回台投資,或吸收外資加碼台灣,卻反而鼓勵台商進一步西進中國,只會讓台灣資金更失血,股市更雪上加霜。馬政府這種背道而馳做的法,以投資中國可以解救台灣經濟的政策邏輯,根本是病急亂投醫,令人無法理解。
四、在尚未正式直航前,台商投資中國的資金,就已占台灣對外投資金額的百分之七十以上,對國內投資造成嚴重排擠現象,而且忽略對台相對投資的配套措施。如今在未充分討論與配套之下,又倉促對中國加碼投資,到底是在救中國股市,還是救台灣股市,馬政府必須向全民交代清楚。
五、以「營運總部」設在台灣的企業對中投資不設限為例,馬政府從未就「營運總部」的規劃與定位,進行公共政策的討論。包括存留在台資本額的比例、技術研發能量、創造就業機會以及在台繳稅比例,都不見馬政府有清楚的規範。就好像「營運總部」只是一塊空洞的招牌一樣,這種草率的政策決定叫人民如何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