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8-04

活路外交是經不起檢驗的空洞外交


 

馬英九今(4)日訪視外交部,說明「活路外交」政策概念,主張希望兩岸關係和解休兵,並認為從蕭胡會、連胡會、吳胡會、兩岸兩會復談,到近來發生的奧運代表團名稱等議題看來,可以看出兩岸互信逐漸建立。民進黨國際部主任林成蔚表示,馬英九的外交政策只有空洞的口號,且過於依賴中國的善意,讓台灣陷於被動,不利台灣國際空間的拓展,奧運之後,台灣是否能加入聯合國、中國是否不再阻擋台灣加入WHO,將會是對馬政府外交政策的檢驗。

 

林成蔚主任指出,從中國近來採取的舉動,譬如片面改變台灣奧運代表團的名稱,以及入場順序更動等來看,現在說兩岸互信已逐漸建立尚言之過早,中國明顯正在測試馬政府讓步的底限,是台灣社會的反彈聲浪才使中國政府改變。林成蔚主任批評,馬英九自我矮化、自我繳械的兩岸政策,已經使未來兩岸互動陷於不利地步,現在又將台灣外交空間寄託在中國的讓步前提上,不免讓人對今後台灣的國際空間感到憂心與不安。

 

林成蔚主任表示,馬英九的外交思維係將兩岸關係置於整體外交的上位政策,明顯對中國單方面嚴重傾斜,導致台美日中的關係失衡,已經引發美日友台政壇人士的疑慮。林成蔚主任批評,馬英九說「活路外交」的關鍵是兩岸之間是否有共識,這樣自我矮化的馬氏「活路外交」主張,靠的不是台灣積極主動在國際社會經營開拓,反而是中國願意釋放給台灣多少空間,使台灣的外交處於被動,甚至是不知為何而戰。馬政府目前的說法會讓社會有很多的疑慮,民進黨要求馬政府應該明確加以說明。

 

林成蔚主任進一步批評,馬英九提出的「活路外交」概念空洞,是經不起檢驗的空洞口號,缺乏具體的政策內涵,對台灣作為國際社群中,將如何善盡國際社會成員的責任與義務,不僅隻字未提,對當前國際社會所關注的氣候變遷、國土安全、人權、經貿發展、善治政府等議題也完全沒有任何著墨,馬政府上任迄今兩個多月,竟然提出這樣的空洞的外交政策,令人深感失望與遺憾。

 

針對馬英九在外交部表示,過去民進黨執政八年以來,台灣的國際形象往負面的方向走。林成蔚主任指責說,過去國民黨一直在國際場合附和中國的說法,指責台灣是「麻煩製造者」,但事實上是中國一直在外交上打壓台灣、在軍事上威脅台灣,改變台海現狀的並非台灣而是中國,而國民黨卻和加害者一起指責受害者,讓人難以接受。

 

林成蔚主任表示,民進黨要提醒馬政府,奧運之後,台灣與邦交國關係能否維持穩定,台灣能不能加入聯合國、明年初能不能加入WHO,都將是對馬英九「活路外交」的嚴峻檢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