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2-16
蔡英文主席:民主進步黨會強力監督馬政府中國及經濟產業政策
民主進步黨今(16)日舉行擴大重大議題協調會報,會中針對中國議題、經濟產業、及推動立法院重要法案等達成相關共識。會後蔡英文主席並與立院黨團成員共同召開記者會,並發表下列結論:
---------------------------
為了維護台灣之主權利益,及妥善照顧中下階層、農工群眾,民進黨認為應該為民眾優先解決失業問題所帶來各種問題。因此,新的會期民進黨將在立法院優先關注,並強化監督之議題依序如下:
-
中國議題:
-
反對兩岸簽訂毫無社會共識、毫無有效經濟評估、毫無戰略評估的CECA,如果貿然處理這個議題,會加速社會的對立,台灣的經濟也會受到中國制約,變成中國的附庸。
-
對於國民黨政策向中國開放,造成產業及資金西進,將形成「反就業」的效果,我們表示極端憂慮。因為不利於解決台灣當前的失業困境,所以我們將嚴格檢驗馬政府對中國開放的政策。
-
民進黨強烈主張兩岸間政府的任何談判及決策過程應全程透明化,在立法院內、在政黨之間都應該建立有效的監督機制。
-
民進黨對開放陸生來台就學、就業的政策也表達極端的憂慮,因為會衝擊到台灣民眾就業的機會,尤其是白領的就業機會,所以民進黨對此政策表達保留的態度。
-
經濟產業議題:民進黨對擴大內需及四年5000億等擴大公共建設之預算,採取強力監督,希望這些預算的使用能夠有效促進我們經濟的發展,反對濫用財政資源在無意義的短期建設上面。
-
民進黨要求對於今年度的預算要小心的評估,因為去年年底所通過的預算,所用的經濟成長率,與今年實際的經濟成長率可能相差很大。例如各個經濟機構所做出來的預測,與我們擬定預算時的經濟成長率有很大的差距,韓國就已經重新在討論他們的預算,因為他們發現現在的經濟情況與他們準備預算時的差距很大。我們也會強力監督預算,以及4年5000億等擴大公共建設預算。
-
解決失業問題:為了加強對弱勢的協助,我們主張延長失業給付為一年,同時也要建立以就業為導向的總體政策,希望經濟資源的使用必須聚焦在就業效果。對於馬政府意圖注入大量的國家資源救助少數的產業,例如半導體產業的茂德,在前景不明,且沒有辦法掌握關鍵技術的狀況下,卻貿然的用大量國家資源去紓困,我們持質疑的態度。我們主張國家資源住入經濟體系裡,要產生就業的效果。
-
社會福利議題:建立長期照護體系,優先考慮保障老年人生活品質。執政黨提出來的保險制度,急迫性上不如快速建立長期照養體系的輸送制度,因為這制度與體系的建立會帶動產業的發展,而且創造很多就業的機會。執政黨提出的保險制度是緩不濟急的。
-
農村改造議題:我們會加強監督「農村再生條例」的立法過程,結合社造、環保及農民團體之力量共同監督,保護農民利益與農村生態。我們最不想看到的是財團進入農村,破壞農村生態。
除了中國與經濟議題之外,民進黨也會持續聚焦在人權議題與陽光法案,其中包括非常重要的議題就是集遊法及陽光三法的立法。同時上個會期民進黨提出的刑事訴訟法的修法方案,也希望在這個會期可以一起完成立法。
---------------------------
另外,中國事務小組成員之一的管碧玲委員表示,除了與中國開放政策相關的立法案件,立院黨團必須有所因應之外,中國事務小組特別關注今年五月的世界衛生大會,台灣會否成為WHA的觀察員,並要求公開2005年所簽訂的備忘錄(MOU)內容,我們絕不容許台灣承認中國是宗主國的情況發生。
針對媒體提到縣市長提名進度不一,蔡英文主席表示,進度緩慢不是因為協調上有困難,而是配合提名步調及選戰策略考量,一切都在黨中央掌握之中。至於台北縣、台南縣長提名人選,蔡主席說,提名作業正順利進行當中,選戰策略小組將持續討論,有具體結論會再對外公佈。
另針對我國駐外使館及代表處網站多未顯示國旗,鄭文燦主任表示,過去駐外宣傳把「台灣」當成重點,以避免不必要的混淆,有效地與中國做區隔。馬政府上任後,因為外交休兵政策,把「台灣」二字拿掉,明顯的是去台灣化;現在馬政府更進一步去中華民國化,這樣的作法是走回頭路,比李登輝前總統執政時期還要退步。駐外使館網站是由外交部與新聞局聯合設計、管理,其他國家也管不到,沒理由自我矮化,把象徵國家的國旗去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