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5-02
無可迴避挑戰蔡主席強調民進黨中國戰略的四個基本主張
民主進步黨「台灣無可迴避的挑戰」系列之四,今(2)日以「變動的國際情勢與台灣全球戰略」為題,邀學者專家為本黨擬定「十年政綱」廣泛蒐集意見。蔡主席重申日前ECFA辯論中的立場,強調相較馬政府「險中求勝」、「孤注一擲」,民進黨的「審慎漸進」無疑更符合台灣安全與人民利益,她還說民進黨願在不預設政治前提下,與中國進行直接與實質的對話,精準傳達台灣人民的觀點。
蔡主席強調民進黨中國戰略的四個基本原則。首先在台灣和中國之間關係上,民進黨一貫主張「互惠而非歧視、和平而非衝突、對等而非從屬」的原則;第二,民進黨主張從全球戰略平衡和區域安全角度,思考台灣與中國的關係,使台灣不陷於中國設定的「一中」框架;第三,民進黨更主張以民主原則做為對外的防火牆與對內的防腐劑,民進黨強調中國政策的制定與執行必須遵循民主程序,重大事項也必須由人民公投決定;第四,民進黨堅持自由、民主與人權的價值,做為與中國最大的區隔,與外交的戰略高點。
蔡主席從1971年國民黨政府選擇退出聯合國後,台灣面對國際生存空間的日益壓縮談起。她說過去30幾年,台灣靠經濟和民主的發展彌補外交上的挫敗,捍衛台灣的國格。在捍衛台灣生存空間歷程,民進黨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民進黨迫使國民黨放棄戒嚴與一黨專政,達成國會全面改選、總統直接民選等政治改造工程,確立台灣成為實質上民主與獨立的國家。
蔡主席說,近年因為中國崛起並成為區域強權,台灣面臨更多生存挑戰。2000年政黨首次輪替,民進黨致力於台灣主體意識的提升,並深化民主、鞏固主權地位,但2008年馬政府上台後,人們感受到台灣主權流失的危機,這個危機源於馬政府採取「透過中國走進世界」的錯誤戰略觀。後者讓台灣在和平穩定、經濟發展、國際參與等面向,視中國為唯一的依靠和途徑,犧牲台灣的自主性與對等尊嚴。
蔡主席強調,國民黨與民進黨最大的不同是「民進黨走向世界,再和世界一起走向中國;但國民黨是走向中國,再透過中國走向世界。」這個重大差異體現在雙方經貿與非經貿層次的相關戰略。她質疑國民黨戰略觀的最大危險在於「從中國走向世界」,將使台灣走到中國後就被鎖在中國,最後被全世界當成中國的一部份。馬總統這種「險中求勝」的戰略觀,將使台灣付出過大的主權代價,剝奪子孫對國家前途的選擇權。
蔡主席說,「審慎漸進」無疑更符合台灣安全、尊嚴、與人民利益。民進黨秉持此原則抗衡當前馬政府的冒進與爆衝,未來民進黨重新執政,也會以「審慎漸進」形塑穩定而細緻的中國政策與國家安全戰略。她還說民進黨雖是在野黨,但其主張比起當前的 執政黨更符合社會主流期待。民進黨不能讓中國政府壟斷台灣的發聲管道,不能讓國際透過國民黨理解台灣民意。民進黨不排除在不預設政治前提下,與中國進行直接並實質的對話,精準傳達台灣人民的觀點。
民進黨國際事務部主任蕭美琴以五點總結與會學者專家意見。她說,第一要重申「民進黨『鎖國』vs.國民黨『開放』」是被國民黨扣帽子的假議題,與會人士強調民進黨或台灣人從來沒有鎖國,反而是馬政府要把台灣鎖進中國,戰略單調甚至錯誤。
第二,民進黨的中國與國家安全戰略強調謹慎、避險,反之馬政府則顯得「險進」、「爆衝」。第三,民進黨面向外部同時重視內部平衡,即兼顧全球化、自由化,也關注內部財富重分配與社會正義;反之馬政府幾乎以財團利益為主要考量。第四,民進黨不管在政治或安全、經濟政策上主張多邊主義與美、日和亞洲、歐洲各國廣泛且實質交往,馬政府則陷入「中國唯一」(China only)的盲點。第五,在對外交往與戰略過程,民進黨始終堅守民主價值而非只是少數人決策。
今(2)日參與引言與對談人士包括陳忠信、陳明通、吳釗燮、陳文政、林濁水、羅致政、林向愷、郭建中、蕭美琴等。也有來自大學、企業、民間甚至國外的人士發言。蔡主席強調這一系列座談是民進黨撰寫十年政綱的前奏,民進黨不以座談會為限而期待聆聽更多意見,盼人民共同觀察和思考國家前途、形塑台灣的願景。
另「台灣無可迴避的挑戰」原訂第三場的「全球化台灣經濟發展新策略」主題,將於5月8日(星期六)上午9點至12點於台大會議中心蘇格拉底廳(地點:台北市羅斯福路四段85號B1)舉行,歡迎各界報名參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