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6-20
前瞻婦女議題座談─因應台灣少子女化困境 力推平價公共托育服務
前瞻婦女議題座談 ─ 因應台灣少子女化困境 力推平價公共托育服務
本著關懷台灣婦女權益與政策之立場,民主進步黨婦女發展部與屏東縣水噹噹關懷協會今(19)日於屏東縣社福館共同舉辦「前瞻婦女議題政策座談─台灣少子女化困境」,除邀請台灣社區照顧協會劉毓秀理事長專題演講,檢視台灣少子女化的問題,會中更邀請屏東縣政府社會處、教育處代表,和在地婦女團體、社福團體幹部雙向座談,深入探討少子女化問題的區域性差異及相對應之政策。
民進黨婦女部廖碧英主任指出,由於出生嬰兒人數銳減所造成的少子女化現象,已成為台灣人口政策最嚴峻的挑戰與課題。台灣與東亞國家,如港、日、韓的女性類似,因社會競逐激烈,女性一方面害怕在職場中失去競爭力,擔憂失業或薪水降低,一方面在家庭中因為性別不平等,始終被要求扮演無薪酬的照顧者角色。廖碧英表示,在工作與家庭無法和諧平衡的狀況下,許多女性不願意生育或想生育時已進入高齡,進而造成總生育率超低,面對少子女化現象,必須政府民間學術界共思策略努力改善之。
台灣社區照顧協會理事長劉毓秀於專題演講中特別點出少子化的嚴重性。她說,照顧老人與小孩在傳統及刻板印象上,都被視為婦女的責任。因社會高度發展,全球都面臨婦女不願生子的現象,而台灣情況最糟。劉毓秀認為,台灣的托育問題是女性不生子的重要因素,因為保母制度不健全,托育費用昂貴,很多人負擔不起,乾脆不生,是台灣人口的危機。劉毓秀期許民進黨執政縣市能率先實踐照顧公共化政策,提供平價普及的托育服務(包括保母、托育、幼兒園及學童課後照顧),並保障幼托人員的權利,方能讓青壯年男女樂於婚育!
屏東縣政府社會處許慧麗副處長則表示,台灣已進入少子化的高齡社會,屏東縣老人人口比例佔全縣總人數12%,屏東縣社會福利施行重點則是因應整體人口結構改變,特別注重兒童托育服務品質的提昇以及老人長期照顧服務多元化的供給面向。屏東縣地理環境狹長,福利服務輸送方式因應偏遠地區採取區域性的在地化模式,透過三區(屏東區、潮州區、枋寮區)家庭福利服務中心網狀傳遞,以縮小福利取得差距,目前縣政府也針對偏遠地區、社區、教會等民間團體補助「愛幼計劃」。許副處長舉例說,屏東縣針對一般課後服務、單親子女、家暴子女、弱勢兒童等有不同的照顧服務,雖然是多樣化的照顧服務發展,但是卻未能整合,許慧麗副處長建議可由中央政府來推動,以有利社區多樣化發展並能兼顧社會資源系統網絡整合。
教育處家庭及社會教育科楊英雪科長也提到,少子女化及高齡化,離婚率上升,導致單親、失親、隔代教養、獨居老人以及新移民家庭等狀況,逐漸成為國內家庭的新趨勢。而如何透過「教育」讓每個孩子變得更好,是教育單位必須面對的嚴肅議題。縣政府為配合家長需求,近年來則是結合社區及民間人力,辦理兒童課後照顧服務,目前全縣166小學,已近40%開辦。另外並為貧困、單親、失親、隔代教養、家境特殊等弱勢家庭,無法支付子女補習或上安親班費用,甚或無暇照顧子女。遂於學校課後照顧服務時間後,辦理免費夜光天使點燈服務,以協助照顧這群兒童與少年的學習權益與身心發展,讓父母無後顧之憂並予協助家庭渡過難關,待家庭正常化後,再讓學生夜間時間能回歸家庭。
屏東縣水噹噹關懷協會陳淑媚理事長也分享其經驗,自去年開始承辦單親彩虹家園之子女課後照顧,但今年的學生人數較去年減少,主因是就業機會減少再加上地方其他民間團體也同樣開辦,陳理事長建議,應由政府整合社會資源例如課後照顧服務,不再只是點對點的服務,而是社會服務網絡的綿密成型。而面對少子化問題,則需要台灣全體共同承擔,如何鼓勵年輕家長提升生育率,要讓年輕家長們願意養育下一代」。
民進黨婦女部廖主任表示,本次會中所探討的各議題,本部將持續關注,未來也將舉辦一系列政策座談,持續探討台灣女性不能不面對的重要議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