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2-08
2011-02-08開工新期許 蔡英文:確立方向,為台灣找出一條路_新聞稿
開工新期許 蔡英文:確立方向,為台灣找出一條路
適逢大年初六開工日,民主進步黨主席蔡英文今(8)日特別偕同秘書長蘇嘉全與媒體新春茶敘,蔡英文首先致詞表示,在將來幾個月中,民進黨期待在內部制度及運作上、還有最具挑戰性的總統及區域、不分區立委提名作業,都能平順完成;她同時希望民進黨的不分區立委提名名單可以讓社會認同,特別是這次的提名過程不同於2007年當時的初選,而是在團結氛圍下,順利產生具競爭力的人選來打贏選戰。
蔡英文也提到,未來幾個月的重點也在智庫的運作,特別是在貧富差距、分配正義與產業前景,以及穩健的兩岸關係經營等面向上,尤其馬政府這幾年的施政讓年輕人看不到方向、也看不見未來;因此她希望智庫能為台灣找出一條路,同時找出台灣未來的前景。此外,蔡英文說,民進黨也將著手準備立院開議後的各項改革法案,尤其是財劃法、國安法及十八趴的改革、政府再造的組織法等都是未來立院黨團將聚焦的議題。
另有關菲律賓將我國嫌犯遣送中國一事,蔡英文表示,這起事件對社會產生很大的震撼,因為我們覺得理所當然的主權及人民的權益,都在中國及菲律賓處理案件過程中被視為不重要的事;蔡英文認為,這件事其實是馬政府這近年來外交工作最大的挫敗,也顯示馬總統「外交休兵」政策路線的錯誤,更是對「外交休兵」政策最大的警訊。她說,這都是由於馬英九總統對台灣,對中華民國國家主權的自我限縮,遇到中國就自我矮化。無形之中,已經弱化了外交、國安、甚至國防系統保衛國家的意志與決心。
至於馬政府引以為傲的外交休兵及國際空間突破都是寄託在中國的同意與安排,蔡英文認為,雖然表面獲致若干成果,但卻是以犧牲國家主權作為代價,各種負面影響逐漸顯現,首先如台灣經中國同意以後非主權國家地位、甚至以NGO形式參與國際組織,一旦定型化,台灣國際地位已等同中國的一部份,令人擔憂;其次,台灣邦交國對兩岸外交休兵多感到困擾,因此更積極發展與中國外交關係,雖因中國暫緩建交行動,但我邦交國與台灣實質距離已越來越遠,外交休兵甚至讓外交人員敵友關係難分,無所適從,影響外交關係拓展。
最後,蔡英文指出,台灣在亞太地區的重要戰略角色日趨模糊化,影響國際社會對台灣與中國關係的認知;而最近菲律賓將14名涉及跨國詐騙的台灣嫌疑犯遣送國,更充份凸顯台灣外交依附中國,主體性喪失的後遺症。
另根據媒體報導,菲律賓將我國嫌犯遣送中國一事發生已經超過一個月,但之前國內居然完全沒有相關的訊息,對此,蔡英文認為,這顯示整個事件的消息是被封鎖的,且事件的處理完全是黑箱作業,直到整個事件到了無法挽回的地步才被揭發。馬英九總統身為國家的領導人,對這樣嚴重的事件完全沒有警覺心,或有警覺心但卻刻意隱瞞;皆顯示中國對我國主權的侵害非常深,對此她批評,馬總統用這樣態度來領導國家,非常危險也令人擔心。
蔡英文並指出,這個事件的本質是一個台中菲三邊的國際爭端事件,但是馬政府一直要將此事的處理兩岸化,去主權化,此事如果成為慣例,我們將更難保障國人在國際上的一切權益與人身安全。蔡英文認為,由於馬總統對外戰略嚴重失衡,並且過度傾中。接連的事件,不但會讓國際社會對台灣堅持主權國家的地位產生懷疑,更將讓國際社會誤以為台灣是中國的一部份,進而產生台灣的外交事務必須透過中國來處理的錯誤認知;對此,她嚴正呼籲馬總統,身為台灣的領導人,最急迫的工作,就是立即檢討並且調整政府的兩岸、外交以及國安的總體戰略。
針對媒體詢問有關馬總統要求府院團隊將來談兩岸關係時應稱「大陸」或「中國大陸」,不應獨稱「中國」一事,蔡英文表示,她注意到總統府發言人對此事的說法,當中談到她曾擔任陸委會主委,甚至民進黨也執政過但卻沒修改兩岸關係條例云云;對此,她認為,陸委會的成立與兩岸關係的制定主要是為了處理與中國的特殊關係,它只是政府體制與法規的一部份;但馬總統卻將其當成整個中華民國主權的基礎,令人感到荒謬。
蔡英文並提醒馬總統,他現在不是在擔任陸委會主委,而是中華民國總統,職責就是確保主權、對外宣示主權,絕非自我限縮,將整個國際外交空間僅限縮成兩岸;蔡英文認為,馬總統一再以限縮的、保守的及退步的方式解釋法規結構,難怪台灣的主權地位越來越模糊,甚至很多的國家對於台灣與中國的關係也越來越搞不清楚,對台灣主權造成很大的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