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5-06
2011-05-06 「自由風吹˙民主花開」傅正先生追思會 新聞稿
今年5月10日是創黨先進傅正先生逝世二十週年,民主進步黨除在中央黨部舉辦紀念影像特展,今(6)日還在建黨地點圓山舉辦「自由風吹˙民主花開」追思會,邀創黨先進、歷屆黨主席、黨公職和各界代表共同追思傅正為台灣民主奮鬥的一生。黨主席蔡英文在追思會上致詞說:
彭明敏老師、游前院長、姚前院長、柯代理主席以及各位創黨先進、各位貴賓、同志,大家好!
1986年的9月28日在圓山,也就是我們現在的會場,成立了民主進步黨。當年,在場的許多位先輩,為民主犧牲、奉獻青春與血淚,也參與其中。而創黨幕後的重要推手,也就是我們今天所要追思的,傅正先生!今天我們選擇在此緬懷,意義深遠。
正如影片裡,傅教授說:「我在台灣,不惜以生命為代價追求的,第一是民主,第二是民主,第三還是民主。」這句話,傅教授用他的生命在書寫。而且台灣的民主輝煌成果,也正驕傲的向世人展現著:民主,這條路的選擇是正確的。
傅教授 1950年來到台灣,曾經是蔣經國先生的手下,在政工幹校負責訓練政工,也就是所謂:「政工中的政工」。後來他因為政治理念,與統治者背道而馳,所以離開蔣先生的身邊。
難能可貴的是,傅教授擺脫了國民黨1945年來台的歷史糾結,以「遠見」洞悉了民主的潮流,拋棄國民黨「反共復國」和「一黨專政」的路線,決意在台灣倡議民主、自由、與人權。
在國民黨一黨專制的威權時代,他原本可以居於廟堂、擁有優渥的特權生活,但是他卻選擇一條荊棘的路。跨越族群認同的藩籬,割捨菁英的身份,選擇與人民站在同一陣線,衝撞體制、挑戰威權,致力追求民主與民權,捍衛公義與真理,這種勇氣更讓人感佩。
1960年,他曾因「自由中國」雜誌案,與雷震先生一同入獄,被感化管束3年,後又被國民黨羅織罪名,繼續交付管束3年。在獄中,度過灰暗、無法接見、通信的慘澹歲月。這種苦、這種悶、和這種折磨,從未一絲一毫澆熄他追求台灣民主人權的熱情。
外在形體的樊籠,無法禁錮他追求政治解放的靈魂。出獄後,他仍對當時的黨國體制進行嚴厲的批判,倡議不分本省、外省,共同組織真正的反對黨。
他認為黨外單打獨鬥不是辦法,必須要組黨,才能和國民黨相抗衡,才能走向真正的民主之路。他是威權時代唯一歷經兩次組黨的政治人物 ,但他不怕再次坐牢,選擇和人民站在一起。
我知道,傅教授很積極參與當年的黨外運動,在黨外雜誌撰文鼓吹,並為黨外公職人員助選。他推動籌備組黨的「十人秘密小組」、「十八人工作小組」,負責創黨與創黨初期的重要文件撰擬。
他說:「人可以抓、黨不能毀」,我知道當時各位創黨前輩,分三波準備被抓、被殺,抱持的就是一份信念:不能讓國民黨遮掩真相、一黨獨大、讓民主淹沒在滾滾時代的浪潮裡。
這是無私,也是奉獻,更是莫然沛之的真勇氣。
在這裡,我要遙對傅教授,同時對台下的各位創黨的先輩,說聲:萬分感佩。
感謝你們,在那種肅殺氛圍下,在國民黨全盤監控的時代裡,為台灣奉獻、犧牲。
你們也有家人、朋友、小孩,卻選擇以「人身自由」為賭注、用「生命」為代價,用這種無比堅忍的決心,追求台灣民主、自由與人權。
後來,國民黨當局在民意壓力下解嚴,台灣歷經1996年總統直選、2000年政黨輪替,以及2004年繼續執政,民進黨一路走來和人民一起奮鬥,也實現傅教授長久來倡議的理念。
傅教授不畏威權、對民主的奉獻與堅持,將學院理論轉化成政治實踐,帶領我們跨越威權體制的囚籠,以「民主價值」超越族群、黨派與意識型態的鴻溝,他的典範永存台灣。
在我們緬懷傅教授的同時,也不能忘記,民主的成果得來不易,應該更加珍惜。傅教授和各位先進所倡議的民主與人權,還有許多未竟之功。我們必須實踐傅教授生前常說的:「追求民主的目標,只有團結、再團結!」重新執政,來實踐公義與人權。
期待在再一次政黨輪替後,能夠與各位先進共同攜手,為「民主再深化」奉獻、努力! 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