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04-26
民主進步黨產業政策研討會--自由﹑均衡﹑永續發展的產業政策
民主進步黨產業政策研討會--自由﹑均衡﹑永續發展的產業政策
民主進步黨在各方期待與外界「反商」的疑慮下,召開產業政策研討會。雖然產業界並不積極參與此次研討會,但是經過黨內立委﹑執政縣市長﹑學者﹑部分業者三天來的交流與論辯,民進黨從他們提出的許多有意義的觀點,和政策規劃方向中,仍然獲益良多。雖然並不是每樣論點都能凝聚共識,卻有益於民進黨釐清問題的爭點,民進黨願以這樣的開始,展現我們認真思考和研擬本黨對產業政策的負責態度。
我們更慶幸的是,三天研討會下來,能獲致下述幾點共識:
壹﹑台灣經貿走向:西進?南向?北進?全球化?
一﹑國家在產業政策中扮演重要的角色
不論國家應否制訂產業政策,至少在尊重市場自由運作的原則下,國家應發展教育培植優秀人力﹑健全軟硬體的基礎建設﹑去除妨礙市場有效運作的法令規章﹑維持安寧良好的社會環境﹑遵守國際組織的約定,此乃是國家的重責大任。
二﹑台灣發展為亞太市場整合者
台灣的產業競爭優勢在於,以高效率的高科技代工產業與歐美大廠接軌;以及憑藉充沛的資金和經營勞力密集產業的豐富經驗,結合中國和東南亞的廉價勞力與廣大市場,為中小企業開展持續榮景。換言之,台灣發展為亞太市場整合者的角色,是現階段對台灣高科技及中小企業的最佳策略。
三﹑解除特許及國營事業的壟斷局面,使台灣服務業得以迅速升級
目前存在的特許及國營事業壟斷局面,如油品、電力、能源等事業,嚴重妨礙中下游各種產業的產值提升和技術升級,並且阻礙新興服務業的正常發展,解除特許及國營事業的壟斷,是打通台灣發展服務業的重要關卡。
貳﹑台灣產業升級:能源環保政策與產業發展
長期以來,兼顧環境保護與產業發展是社會上大家朗朗上口的共識,但是面對國際環境保護潮流的壓力,尤其是在全球氣候變化綱要公約第三次大會在京都所達成的議定書,對CO2將採取強制性的規範後,所謂的兼顧環境保護與產業發展的說法已經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如何調整產業結構,以因應國際環保壓力,是台灣無可迴避的選擇,尤其是台灣以往以發展為先的政策勢必調整。在此議題上,此次會議達成幾點共識:
一﹑因應氣候變化綱要公約,逐年減低CO2的總排放量,並且將CO2的排放量納入環境影響評估報告的評估項目中。
二﹑以往政府對於扶植、補貼高污染﹑高耗能產業的作法勢必調整,以市場競爭機制促成高污染、高耗能產業的轉型,讓所有產業在公平的基準上競爭發展。
三、創造新的經濟誘因以追求高附加價值、低污染、低耗能的產業為台灣未來產業發展的主軸。
參﹑國土規劃及產業政策:產業區域均衡發展及土地政策
土地是產業發展的根本,民進黨認為,應該尊重土地使用與產業發展的和諧關係,並且透過土地規劃達成經濟與城鄉均衡發展的目的。
一、國土規劃不只是為了配合產業發展
目前政府的土地政策過於重視土地的開發利用,不利於國土的永續經營。民進黨認為,國土規劃不只是為了配合產業發展,而且應在兼顧永續性、整體性、前瞻性及均衡性的原則下,由中央與地方全面配合,基於全國一致屬中央、因地制宜屬地方之均權原則,重視民眾參與,共同擬定具有區域特色的規劃方案,以追求人民生活品質全面提升與進步。
二、健全國土規劃的法制化
目前政府規劃單位疊床架屋,未能作有系統的整合,更遑論整體的規劃。民進黨主張設立國土規劃及發展的總責機構,建構國土使用的總體政策,以整合制度、法令的規劃與執行。
三、落實城鄉均衡發展
國土規劃應基於永續發展、最適規模及最佳利用之原則,以城鄉計劃法為架構,將目前都市土地及非都市土地之開發與管制統合為一。
具體的作法
此次產業政策研討會是民進黨認真思考面對台灣未來經濟發展的努力,民進黨將在此次研討會的交流論辯和共識基礎上,再進一步針對國土規劃﹑總體產業政策﹑及人才培育﹑金融健全及法令修改等層面,邀請立法委員和執政縣市長進行更深刻的產業政策研討會報,以具體展現本黨從立法規範到地方執行的能力和負責作法,並且貫徹本黨對產業發展的一致立場。
面對影響台灣產業發展甚鉅的能源問題,民進黨將在即將召開的「全國能源會議」之前,於近期內積極邀請學者專家及黨內人士,研討並擬定具體意見,於「全國能源會議」召開前提出民進黨的能源政策,以共謀台灣的永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