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8-23
賴幸媛18問 陳其邁反批:賴幸媛的變與空
針對陸委會主委賴幸媛提出的18問,民進黨發言人陳其邁今(23)日表示,從賴立委檢驗賴主委,就清楚看出賴幸媛主委立場就是「變」與「空」。陳其邁指出賴幸媛就是「變」,她曾公開批評國民黨的兩岸共同市場是引清兵入關,也曾批時任國民黨副主席江丙坤與共產黨達成十項共識是成國際上宣傳反分裂法的宣傳布景,現在卻大讚ECFA?
陳其邁更以賴幸媛擔任立委時領銜提出的「反侵略和平法」草案提出質疑,賴幸媛當時主張「台灣與中國均應尊重對方在其內政及外交事務上獨立與自主,對任何爭議,雙方應在不設任何前提下,透過對話協商,和平解決」,為何現在卻把「九二共識」當前提?當時賴幸媛主張「台海兩岸自1949年10月1日起即並存台灣與中國的事實,雙方互不隸屬,…,這是台海的現狀」,意思就是承認雙方主權,但為何現在卻說兩岸互不承認主權,更要擱置主權爭議?
陳其邁說,賴幸媛當時更主張「台灣已是主權獨立的國家,並無重新宣布獨立或自中國分裂的問題」,現在呢?當時賴幸媛也主張「我國自1949年10月1日以來所擁有的國家主權獨立與台澎金馬領土完整,..,反對中國及任何國家以法律或任何形式主張台灣是中國或其他國家的一部份」,那現在為何放棄對台灣主權的主張?
陳其邁更質疑,賴幸媛曾公開說「一中就是中華民國,沒有第二種解釋」,請問全世界有那個國家承認承認「一中就是中華民國」?針對聯合國秘書長曾經公開表示台灣是中國的一部份,馬總統曾向中國、聯合國為此進行交涉?賴幸媛也應該回答,中華民國憲法的領土包括哪些部分?蒙古是否還是中華民國領土的一部份?而馬總統雖說「不統、不獨、不武」,但是請問目前中國對台灣的飛彈數目有多少?中國通過的反分裂國家法是授權對統一台灣可以採用實施非和平方式?
針對賴幸媛說兩岸經貿是「以台灣為主,對人民為主」,陳其邁則反駁賴幸媛是「空」。陳其邁說賴幸媛的說法悖離事實,事實上,自從馬政府與中國簽ECFA後,台灣產品在中國的出口競爭力下降,台灣產品在中國進口市場的佔有率,由2010年的8.29%,下降至今年1至6月的7.42%。台灣資金更是「加碼中國、錢進大陸」,2010年7月至2011年6月核准台灣對中國投資金額136.14億美元,較上一年度同期的98.58億美元,增加38%。但外商投資不增反減,2010年7月至2011年6月核准僑外對來台投資金額38.61億美元,較上一年度同期的52.06億美元,萎縮高達26%。
陳其邁更強調,民進黨過去執政八年,台灣平均失業率是4.26%,2007年並將失業率改善到3.91%,但是馬政府接手執政後,平均失業率卻高達5.08%,2009年8月更曾創下6.13%的歷史新高。而民進黨執政期間,台灣每人每月實質經常性薪資平均為35,876元,2003年時達36,397元,但馬政府執政期間,台灣每人每月實質經常性薪資平均降為34,348元,2009年更只有34,096元。陳其邁說,民進黨過去執政八年平均6.03倍,在2007年更將貧富差距改善至5.98倍,但馬英九上台期間的貧富差距平均惡化為6.19倍,其中2009年的6.34倍以及2010年的6.19倍,是歷年的第二、三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