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10-03
蔡英文:台灣人民對日本的深厚感情已形成一種「台灣共識」
民進黨主席暨總統參選人蔡英文今(3)日抵達東京後,隨即由競選總指揮謝長廷等團員陪同出席一連兩場台僑活動,蔡英文在募款餐會中致詞表示,這次總統大選靠的是支持者的熱情,她有信心贏得明年選舉。此外,蔡英文在台僑演講會中致詞表示,台灣人民對日本的深厚感情已形成一種「台灣共識」,期待在未來能強化台日關係,並和日本形成FTA關係,也希望和日本與更多的國家共同來創建亞太地區的自由貿易區。「民主、自由市場、自由主義是亞洲維持和平、穩定、往前發展的最重要因素。」
蔡英文致詞首先提到,她變成政治人物的過程中,也是民進黨從2008年之後再起的過程。她表示,民主進步黨在2008年跌了一跤又再站起來,過程很辛苦,但有很多人跟民進黨站在一起,透過小額捐款捐錢、透過選票為民進黨加油;在歷經一次又一次的選戰和考驗後,台灣已經重拾對民進黨的信賴。蔡英文說,「民主進步黨的提升,從償還債務或選舉成功都可看出,但最重要的是民進黨認知到人民最重要。」她認為,一個政黨沒有錢無妨,政黨跌跤、失敗也無妨,只要不悖離支持者對民進黨的期待,支持者與民進黨終究會站在一起。
此外,蔡英文提到,曾有人問她要以什麼來挑戰2012總統大選和立委選舉,她說民進黨費時兩年時間準備的十年政綱,正是針對台灣未來下個世代所面臨的挑戰而擬定的政策,而這一份總共十八章,長達四、五萬字的十年政綱是非常完整的政策規劃及檢討。也是以未來十年做為時間點、全面性的政策檢討,是台灣前所未見的;她期許這是未來政黨將來檢討相關政策時的做法,也就是「用宏觀的、全面性和長遠的角度來檢視台灣政策的需求。」
蔡英文接著表示,許多亞洲國家,包括日本,都面臨著世界和中國崛起的挑戰,但是台灣本身所面臨的結構性問題,則是自己要面對的。她說,台灣的民主發展來到關鍵時刻,司法體系必須重新檢討,而其他包括政治體制、社會體制都要改善,尤其是長期以外銷導向、以加工製造為主,以及密切與中國投資的經濟體質,必須加以調整。蔡英文強調,若不及時找出方法,台灣就只能與整體社會貧窮化、貧富差距拉大、國家債務加重、社會少子化、老化以及司法無法信賴等問題為伍,使整體社會陷入惡性循環。
蔡英文並指出,中國問題長期以來困擾著台灣,而台灣內部不同的族群和世代對於中國有不同的感受和歷史記憶,使得他們在面對中國問題時有不同的態度。這使得執政者面臨一個共同的問題,也就是他的政策只代表一半人民的看法。因此她強調「台灣共識」的重要性,也就是「如果台灣人民沒有共識,不是一個團結的台灣,就無法以一個強而有力的立場來守主民主、守住台灣。」
蔡英文認為,若沒有共識和團結,台灣就無法告訴亞洲其他國家,台灣是一個可以承擔亞洲和平穩定責任的國家;若沒有共識和團結,台灣就不是一個和諧的社會,無法面對諸多的挑戰。因此在這一次的選戰中,民主進步黨提出兩大主要訴求,首先,在面對對外關係,尤其是中國關係,要以台灣共識凝聚力量,而所謂的台灣共識,就是共同找出最有利於台灣面對世界、面對中國的立場。此外,民進黨要求的是社會的和諧及人民的團結,有了和諧和團結,就能凝聚力量進行內部經濟的改革。只有這樣,台灣人才可以共同面對所要處理的社會、經濟問題,也才可以創造新的產業給年輕的世代和找不到工作的人,有了工作才有所得,才不會貧窮化,貧富差距才會縮小。
蔡英文認為,有了和諧和團結的社會,才可以全面性地建立台灣的社會福利照養體系,一個安全網的建立,讓台灣人都可以受到政府的照顧,生活在一個安全、安心的環境。她也認為,有了一個和諧、團結的社會,才能進行司法改革,讓司法不受到政治外力干擾,也會讓司法不受政治的侵襲,守住司法的中立性,得到人民的信賴。也就是說,民主進步黨重視的是社會的和諧、社會的穩定,以及現在所有的社會經濟的挑戰,必須優先來處理。
此外,蔡英文也提到台灣共識,她以日本為例說,台灣在幾年前曾經有一個很重大的災難,921地震時,數以千計的人喪失生命,很多人喪失了家園,但是在那個時候,第一個來援助台灣的是日本。而這次的日本三一一海嘯,台灣捐款最多、最早,也最快,她認為,這是台灣人對日本人深厚感情的表現。且這一次的募款過程中,民進黨也在最早的時間站出來呼籲台灣社會捐款,所以民進黨在很短的時間內就募到了8000多萬台幣,也是就2億多的日幣。蔡英文說,這比民進黨的政治募款還多,雖然覺得有點心裡怪怪的,但也覺得事情應該是如此的。
蔡英文說,長久以來,台灣跟日本的關係一直很密切,不但在文化、經濟、社會還有很多的層面上都有很深的情誼,因此無論是誰執政,這種關係都會存在,且持續在累積。她表示,民進黨在上一個階段執政時,非常注意跟日本關係的發展,因此在那段時間,台灣和日本的關係發展得很快。政黨輪替之後,雖然馬政府在一般的觀感上,對日本的關係,跟民進黨比起來比較疏遠,但對日關係仍然持續在累積。
蔡英文舉例,從民進黨執政時代的免簽安排,以及相互承認護照,這個項目在日本還必須要經過立法過程,讓人感到特別深刻;因此在過去持續的累積,不會因為政黨的輪替而有所翻轉,其實這就體現了台灣整體社會對日本人及日本這個國家的情誼。
蔡英文認為,或許台灣可以很自信地說,對日本,台灣人民是有台灣共識的。將來台灣還要跟日本一起面對在亞洲所面對的問題,無論是在亞太地區的安全議題上,或者是在亞太地區的經濟整合問題上,或是在亞太地區民主發展的進程上,台灣都願意跟日本及許多的亞洲國家,大家一起來努力。
蔡英文認為,美日安保條約是這個地區和平的機制,民進黨也願意,持續性地和日本進行安全對話。她說,台日共同的目的和共同的利益在於,亞太地區的情勢平衡跟亞太地區的穩定、和平。民進黨非常願意跟日本交換意見,不但希望跟日本形成FTA的關係,也希望和日本與更多的國家共同來創建亞太地區的自由貿易區。蔡英文說,希望亞太的國家可以聚在一起,坐下來討論,共同檢視,每一個國家內部的民主發展進程,交換意見,可以有更好的檢討機制,產生一種同儕壓力,讓亞太地區有更多民主國家可以出現,有更堅實的民主機制可以產生。
最後,蔡英文強調,即便這是一場激烈的競賽,她仍期待,這是一個理性的、以政策為主的選戰,更期待有很多的熱情。蔡英文說,她期待是支持者的熱情,而支持者的熱情將會是這次選戰最關鍵的要素,最後她重申,這次選戰,她非常的有信心能贏得這次大選。
至於對現場日本民眾詢問有關核能發電的看法。蔡英文表示,日本地震給了台灣很大的啟示,特別是檢視台灣目前服役中的三座電廠以及興建中的一座電廠,這四座核電廠都位於地震帶上,或許其他國家有發展核電的條件,但這在台灣並不存在,甚至是很差的條件。尤其台灣是很小的國家,核電廠又多座落在北部人口密集的地方,一旦發生核災,將毫無疏散人口的空間與能量。
她認為,民進黨提出「2025非核家園」計畫,也就是希望在2025年現役三座電廠達到退役期時,讓台灣走向非核家園,並以替代能源取代第四座核電廠。她說,走向非核家園是民進黨的目標與理想,儘管這條路非常艱難,但台灣人民必須下決心,領導人也必須下決心,帶領人民走往非常困難、但是必須要走的那條路。此外,她也期待在過程中台灣能創造新的綠能產業,同時帶給台灣新的產業、新的就業機會與下一世代新的科技。
此外,現場也有日本學生提問有關台灣人的認同問題,所需要的教育政策是什麼?蔡英文表示,認同的問題可能是主觀問題,也可能是客觀問題,所牽涉的不只是教育,而是知識、文化、經濟、社會、政治層面上個人的感受。很多人都覺得自己是台灣,因為台灣在各方面的發展會讓人感到作為一個台灣人是值得光榮的,這樣光榮感的與認同感非常有關係;台灣只要持續在各個層面往前走,相信很多人都會覺得作一個台灣人是很光榮的事情。
她認為,在教育過程中必須讓下一個世代完整認知到自己的所處的主、客觀環境,讓他們形成自己的判斷,因此教育必須是平等的,要讓他們知道世界、知道台灣、也知道中國,這樣平等的教育機會與資訊的取得,讓他們感受到台灣在各層面的發展,進而覺得身為台灣人是光榮的。她強調,政治領導人最重要的事情是要讓人民有光榮感,而這樣的光榮感是來自於社會的進步。
她還說,台灣人或中國人這個問題,不是對立的觀念,而是競爭的觀念;如果多數人覺得作為台灣人比較光榮,那麼他的認同就是台灣人。她希望台灣人這個認同是不分族群的,並強調無論是什麼時候到台灣,無論什麼樣的教育、知識背景或社會階層,只要認同台灣的,就是台灣人。
最後針對台日關係中備受關注的領土爭議,蔡英文重申一貫的立場強調要以和平的方法處理現在所面臨的問題,她表示她很難想像台灣會以武力方法解決領土爭議,也不相信是日本會這樣對待台灣。她認為領土的觀念不是單一的觀念,而是一個不能夠被裂解的觀念;跟著領土而來的土地使用及所帶來的利益,這個爭議可以先從這個層次來處理,
蔡英文強調自己長期參與談判,深知如果有異見、衝突產生,解決的方法應該從共同有利益的地方來著手。對於釣魚台等主權爭議,她建議台日雙方可以先從漁權、領海等經濟性利用的共同利益開始談起,如此可以降低領土爭議的對立性以及必須解決它的急迫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