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1-06
第三場總統候選人政見發表會 蔡英文第一輪政見發表全文稿
民進黨主席暨總統候選人蔡英文今(6)日出席第三場總統候選人電視政見發表會,蔡英文第一輪政見發表全文如下:
謝謝主持人、監察人、宋主席、馬主席,親愛的國人同胞,大家晚安,大家好:
今天,是最後一場的政見發表會。在最後的時刻,讓我們把選戰過程中,所有的文宣、口號、廣告、還有這些紛紛擾擾,都暫時忘掉。
讓我們回歸到民主的本質。冷靜地想一想,這一次的選舉,對我們自己、還有對台灣的意義,究竟是在哪裡呢?
我要請大家問自己一個很簡單的問題,那就是:
「過去的四年,你過得好不好?」
這才是民主的本質、選舉的意義。四年一次的投票,就是檢驗過去四年的機會,當然,也是改變未來的一個機會。
這四年,人民究竟過得好不好?最後一次的政見會,我希望跟國人同胞一起來思考這個問題。
這次的選舉,馬總統再一次地喊出:「台灣向前行」。但是,我們必須很坦誠的說,過去的四年,台灣並沒有向前行,反而是停滯不前,甚至倒退。
我們的生活水準,在倒退。物價上漲,薪水卻倒退到13年前的水準。肥料的價格在上漲,農家所得卻一直在下降。房租在上漲,大學畢業生的起薪卻只有更少。
台灣的產業競爭力,也在倒退。傳統產業和中小企業一直在苦撐待變,而高科技產業也面臨半個世紀以來,最寒冷的冬天。員工最害怕的無薪假,現在已經超過一萬三千人。
我們的社會公平,也在倒退。這幾年,貧富差距擴大,連中產階級,都要面對貧窮化的問題。城鄉差距也一直在擴大。大台北的房價漲上了天,但是出了台北市,到處可以看到房屋和店面,張貼著出租和出售的紅紙。
還有司法正義的倒退,恐龍法官和審判不公的案件持續還在發生。
還有新聞自由、和民主人權的倒退,越是接近選舉,政府對於媒體的控制、和行政體系的公器私用,就是越來越嚴重。
過去三年多,對於馬總統施政不滿意的人,遠遠超過滿意的人。馬政府執政的失敗,絕對不是在野黨的批評,而是台灣人民多數的共識。
最近,我們看到很多大企業的老闆,花錢買一系列的廣告,來支持馬總統。這一點,我們一點都不介意。因為這些企業,有來自政府的壓力,也有來自中國的壓力。有些企業主也私下地告訴我,他們這麼做,有不得已的苦衷。
馬總統經常說,要「把餅做大」,但是實際上,這幾年做大的是大財團的餅,小市民和薪水階級的飯碗,卻是越來越小。
馬政府不斷地打安定牌。但是對人民而言,什麼是「安定」呢?
安定,應該是工作穩定、三餐溫飽。
安定,應該是社會和諧、公平正義。
安定,應該是政府有能力,也懂得傾聽民意,也能夠化解社會的分歧。
這三年多以來,政府的資源分配不公,只是以政治計算和個人利益為考量,不重視公平、不照顧人民,這才是不安定的根源。
如果只是在中國的壓力、和財團的呼籲下,讓台灣被迫接受「一個中國」的九二共識,這不會帶來安定,反而是社會紛擾的開始。
蔡英文會讓大家有工作、讓產業有遠景、讓政府資源公平的分配。我會傾聽大家的聲音、凝聚社會的共識,和大家一起來面對未來最艱困的挑戰。
這是蔡英文的承諾,這是蔡英文所要帶給人民的「安定」,這是真正的安定。
過去四年,馬政府的無能帶給人民很大的失望與痛苦。政府會無能的最關鍵原因,是在於國家領導人缺乏核心價值,面對劇烈變動的內外環境,失去了施政的方向感,以致於讓國家虛耗、停滯不前。
我帶領民進黨花費了將近兩年的時間,提出「十年政綱」,目的就是要導正國家發展的方向,打造出一個有能的政府。
「十年政綱」所揭示的核心價值,是「民主、人本、永續、公平正義」,也是台灣面對挑戰的努力方向。民進黨重返執政,將根據「十年政綱」,全面啟動國家發展的再造工程。
我在幾次的政見發表會中,提出一系列的社會、經濟政策,包括:加速建構長期照顧體系、公共托育、社會住宅、全面免試入學的12年國教、非自用住宅交易實價課稅、產業創新和升級、發展在地經濟及創造在地的就業、國土規劃、國土復育、2025非核家園、財政改革、司法改革等等。
我也提出,以台灣價值為核心的兩岸政策,以及化解社會對立的國家認同主張。這些都是為了體現「十年政綱」的核心價值,打造未來十年的台灣的願景。
在我心目中,十年後的台灣圖像,是一個不畏懼大風大浪、創新有活力的經濟,是一個不再分地域階級、永續而公義的社會,是一個不再有意識形態、包容而團結的國家。
每一個人只要肯努力,就可以有穩定、有尊嚴的工作,有創業的機會,有持續增加的收入;年輕人可以在地教育、在地就業、在地發展;老年人可以安心退休、在地就養、在地照護;中壯年不需要擔心兒女的未來,不必憂慮年老的父母沒有人照顧。
人民安居樂業,鄉土永續發展,多元價值受到尊重,民主人權受到保障;走出台灣,受到國際社會看重;面對中國,不會成為另外一個香港。
這樣的台灣願景,絕對不是一個脫離現實的理想國,而是一個有能力的政府,應該給人民的承諾。未來蔡英文會秉持「十年政綱」,打造出有核心價值、有方向感的有能政府,為台灣人民創造幸福的願景。
現在我要再請我們的國人同胞,再想想,我們選舉要比的是什麼?
選舉要比的,不是誰最有錢做廣告。否則,只有黨產最多的政黨,才會有機會勝選。
選舉要比的,不是誰能動員國家機器來贏得選舉。選舉要比的,也不是誰的背後有超級的助選員。陳萬水女士和周美青女士,受到國人的喜愛,也證明了女性是安定的力量。但是,未來四年,要治理國家的,是總統自己;負責任的也是總統自己。選舉要比的是,誰可以帶來改變,誰最能夠解決問題。
如果總統四年做不好、政見都跳票,還可以連任,那麼再四年,也不會做得好,政見一樣會跳票!
現在,我要再請國人同胞,再思考一次剛才的問題:
「過去的四年,你過得好不好?」
如果我們希望未來要更好,1月14號,我們必須做出一個決定:
台灣必須改變!做不好的人,必須下台反省,未來執政的人才會全力以赴。
親愛的國人同胞,1月14號,讓我們把未來的方向找回來,把前進的動力找回來,把人民對政治的信賴,全部找回來!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