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9-26

出席南台灣經濟產業論壇 蔡英文提出台灣新經濟發展模式


      民主進步黨主席蔡英文今(26)日上午由台南市長賴清德陪同出席台南市成功大學校友文教基金會主辦的「南台灣經濟產業論壇」,蔡主席致詞全文如下:

 
       主辦單位成大校友文教基金會的林理事長、成功大學的黃校長、顏副市長、成大的老師及同學們,大家早安,大家好!
 
       今天真的非常高興有機會來參加成功大學校友文教基金會所主辦的南台灣經濟產業論壇,昨天我在高雄也參加了一場類似的論壇,我想這兩天在台南、高雄的論壇,充分顯示出來一個趨勢,也就是南台灣學術的力量願意站出來,來引導台南和高雄以及整個台灣南部的產業思考。
   
       長期以來,台灣的總體經濟的政策思考,或是產業的政策思考,常常都是從北部的觀點,長期我在政府服務的經驗也確實是如此,台灣在很多政策制定的過程中,因為台灣的首都在台北,所以所用的人才和思考的方式也都長期沿用北部的思考。也不可諱言,很多政策的制定者其實很少到南部來,甚至於沒有來過南部。不論這些人是在文官體系也好,或不是在文官體系也好,我們的觀察長期都有這樣的現象,這也某一種程度來解釋為什麼台灣的政策,不論是產業政策、經濟政策或很多社會政策,我們都看到有南北失衡的現象,這或許不是施政者刻意的偏好,而是政策制定者沒有把南方的聲音納入政策的思考。
 
       這些固然是執政者的疏失,但從另一個角度來看,我覺得南方,也就是在台灣南部的這些重要的思考的機構,也應該自己要站出來為南方的利益和產業發展來發聲。所以這一兩天,我們在高雄看到的、在台南看到的都是一個好的現象。
  
       我也非常高興,成大在台灣的南部,不僅是在南部、更是台灣很重要的學術研發的重鎮。成大的校友在台灣的各行各業都有很傑出的表現,而且在很多專業領域的貢獻之外,也都積極關心國家的事情還有推動公益的活動,因此現在台灣面臨這種經濟重大困局的時候,我覺得成大和成大人是不應該缺席。
 
       所以,今天我們來參加成大校友基金會成立的「南台灣經濟產業論壇」的研討活動,要從南台灣觀點來探討當前的經濟問題及未來的方向,這是知識分子對台灣未來所展現出來的關心和使命感,我個人覺得非常敬佩,也非常希望透過此論壇持續的努力,為台灣、特別是南台灣的經濟和台灣產業的未來發展,尋找到新的方向,做新的突破,正如剛剛黃校長也講了很多南台灣可以在台灣的經濟發展中扮演重要角色的可能性。
 
       在2008年金融海嘯之後,台灣的經濟遭遇到空前的內、外挑戰,但是我們看到現在的執政者,其實在很多的因應上,我們看不到他的有效性,所以讓很多的經濟問題持續在惡化,台灣經濟的競爭力現在也變成四小龍之末。為了解決現在我們所面臨的經濟困境,和我們所面臨的很多疑難雜症,在上一次的總統大選我提出「在地經濟」之後,小英教育基金會就持續對台灣的經濟發展在做思考和做社會的溝通。所以,這段時間裡面,我們提出來一個想法,這個想法,簡單來講,叫做台灣經濟發展的新模式,也就是說,台灣從上一個世紀到這個世紀初,所持續沿用的經濟發展模式,其實已經不適合台灣在下一個階段的經濟發展需求。台灣必須去找尋它的新的經濟發展模式,讓台灣整體的社會力量和經濟力量能夠去整合,讓台灣經濟的活力和動能可以再次出現,讓台灣的經濟有個支撐、往前走的力量。我們提出這個想法,希望可以跟社會共同討論。我試圖在這裡用很短的時間,把幾個台灣新經濟發展模式的重點提出來,和大家討論。
 
       第一個新模式的重點,和過去不一樣,是「由單一而多元」的經濟成長目標。長期以來,大家對經濟成長率,都是重GDP(國內生產毛額)成長,我們希望在新的模式裡,轉向兼顧就業、薪資、所得分配、區域平衡、世代正義、生活品質及生態環境保䕶等多元目標,也就是多元經濟目標的成長模式,我們希望新模式的經濟發展可以更均衡。剛才我們也聽到台南市賴市長提到南北發展不均衡的狀況,這也是我們必須正視的問題。
 
       台灣經濟發展新模式的第二個特點是「由內而外」的新經濟戰略。長久以來,尤其過去十年、二十年以來,我們都很熟悉「ICT產業代工出口」的模式,也就是「台灣接單、海外生產」的成長模式,但這個模式已走到盡頭。我們希望,下一個階段的重點應該是把新的創新元素導入經濟發展,整合內部資源,發揮多元文化和社會制度優勢,透過內部產業結構改造,來提升經濟的層次及國際的競爭力。我們希望透過內部的整合,打造連結全球和在地、兼顧出口和內需的一個新的經濟格局。
 
       新經濟發展模式的第三個特點是,經濟政策制定的模式將會是「由下而上」。過去長期以來,重大的經濟政策制定,多是由上而下的決策模式。這種獨斷式的決策模式,我們希望可以轉向、納入公民意見和多元的社會聲音,在先期凝聚社會共識,讓爭議性的課題可以透過廣泛的對話、達成合理的解決方案。台灣已經進入民主社會,任何的公共或經濟政策都會有一定財務重分配的效果,而對社會的不同部門產生衝擊。有受益者、也有受害者,要在這兩者之間取得平衡,必須要有社會的對話。「由下而上」的政策決策模型,是一個適合民主社會的政策形成模式。
 
      這三點是我們認為是新經濟發展模式中的重要元素。另外附帶一提,剛剛賴市長提到台灣對外開放的問題。在新經濟發展模式中,也延續長久以來和全球化共存的效果。我們不能把身子轉過來、背對全球化。全球化就是存在,而我們必須想出來一個面對全球化的策略,而且是和台灣經濟體質、結構相容的策略,這是我們必須共同接受的挑戰。在經濟對外開放的策略上,我們必須建立在一個堅實的產業基礎、完整的配套,以及鞏固的國家安全機制上,才能確保台灣的總體利益。
 
      上述這些都是台灣在下一個階段會面臨到的共同問題,而這些問題也十分龐雜。但是台灣社會的每一個人都應該要參與,也必須要參與。畢竟台灣必須要在下個階段扭轉頹勢,讓台灣的經濟可以更有力量的往前走。我們必須要凝聚全台灣的力量,這幾乎是一個全台灣的社會運動,也希望透過一次次的研討會、一次次的社會溝通,凝聚社會的共識、集結社會的力量。
 
      今天研討會的各項議題,包括全球化、地域保護、高科技產業發展、土地正義及租稅政策,都和建立新的經濟發展模式非常相關,我也希望透過這次研討會,大家可以踴躍建言。我也預祝今日論壇順利、圓滿、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