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4-27

民主進步黨第十六屆第二十次中執會新聞稿


  

民主進步黨今(27)日召開第十六屆第二十次中執會,邀請東吳大學政治系主任陳立剛以「傅正老師逝世25週年活動:傅正老師上課了!」為題進行專案報告。會中並通過審查2016年第十七屆全國原住民族黨員代表選舉參選人資格,以及「公職候選人提名條例施行細則」、「黨職人員選舉辦法」、「全國黨員代表大會代表選舉辦法」條文修正草案。

 

蔡英文主席聽取報告後致詞全文如下:

 

2008年,第一次來到黨中央的主席辦公室上班時,一到九樓,就看到創黨前輩的照片在入口的牆上。

 

這裡面站在最中間的一位,就是傅正老師。

 

傅正老師,不只是我們民主進步黨的創黨元老,更是臺灣民主運動的關鍵人物。他從年少時加入國民黨,到後來,到臺灣之後的針砭時政,理想始終如一,傅正老師的堅持,第一是民主,第二是民主,第三,還是民主。 傅正老師就是這樣充滿了理想與動力。因此,在成立民進黨之前,傅正老師就參加了雷震先生的組黨計劃。雖然失敗並被捕入獄長達六年多,但傅正老師,就像我們許多民主運動的前輩一樣,始終保持著樂觀和熱情。

 

「團結民主的政黨力量」這個目標,在他跟其他元老的奔走、串連之下,終於在1986年9月28日,民主進步黨成立時實現。傅正老師擔任本黨的政策會主任,持續推動國會全面改選、平反雷震、老兵返鄉等政治運動。

 

雖然,傅正老師在1991年,就離開我們。但是,在那個時代,跨越當時很不容易跨越的省籍籓離,團結黨外的力量,共同推動民主。「團結為民主」,就是我們的創黨精神之一。

 

現在,我們也已經要轉換身分,做為準執政黨,我們更要不時告誡自己,團結臺灣、推動民主,是我們的覺悟,也是我們的責任,緬懷傅正,勿忘初衷。

 

謝謝大家。

 

此外,發言人阮昭雄會後轉述蔡英文主席針對組閣情況的會中談話全文如下:

 

組閣的過程即將告一個段落,在整個過程中,我們希望找到最適任的部會首長和副首長,來擔任下一個階段的政府工作,外界也知道,我們黨內同志也更清楚未來面臨台灣內外的挑戰,非常艱鉅,所以在組閣的過程中,我們希望找到有經驗的人,能夠擔起這個階段最困難的交接工作,這也是一個重大挑戰。 這次的組閣過程,部會首長的選擇確實比較注重他們過去的從政經驗,有一些部會首長來自學術機構,他們之前都有行政經驗,也有一些首長來自文官系統,他們都是有經驗的文官,我們也從實務界去找人,希望內閣可以承擔起下個階段台灣內外的挑戰。

 

此外,我們也去感受到社會對新政府的期待,希望在未來整個人事到位後,加上整體地方執政團隊,我們可以做最好的契合,這是台灣人民給民進黨最多的支持,而且是最多的任務,同時也是最多期待的時刻。

 

對民進黨來說,行政部門必須要挑起責任,我們在立法部門也有多數,我們的地方執政,執政縣市人口大概是佔台灣總人口數的百分之六十,在這樣的執政基礎之下,確實台灣人民對我們的期待很高,因此我們必須戒慎恐懼,把台灣的政治情勢穩定下來,讓很多的改革行動方案可以陸續上路。

 

除了行政、立法之外,地方執政也都有一定的基礎,希望我們會是一個台灣歷史上溝通最良好的政府,將我們內部的溝通及協調整合做到最好。如果能做到最好,相信國家的有限資源能夠做出最有效的利用,行政事務也可以順利展開,此外,在520即將開始執政前的過程中,引發外界討論的事情,可以秉持讓有經驗的人挑起重擔,讓我們在野期間、在歷史發展的過程中,我們所堅持的價值,還有我們跟社會團體之間有很多必須面對的挑戰,以及外界的批評,我們都要去聆聽,「需要調整的,我們不要怕調整,也就是我們要調整自己的心情,特別是從在野走向執政,及作為執政者的責任感」,同時我們也希望讓整體的施政有效率,能夠符合社會對我們的期待。

 

所以在這個過程當中,我們需要的是大家團結一致,有問題的時候我們大家坐下來好好的談。「一個民主的政黨,沒有絕對一個人的意志主導一個政黨,是一個大家共同坐下來好好替這個國家想一想,將來要有什麼樣的政策,要做什麼樣的事情。」

 

在組閣進行到最後一個階段,即將展開執政的時刻,召開這次中執會,下次召開可能是520之後,特別利用這個機會來向各位中執委報告組閣的情況,希望我們秉持過去我們對於台灣的責任,以及對於很多進步價值的堅持,期待大家帶領台灣的社會繼續往前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