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 |
2006年5月27日 ~ 2006年6月3日 |
來源 |
民主進步黨中央黨部 政策委員會 |
政策週報 (第17期)
日期:2006年05月27日 ~ 2006年06月03日
來源:民主進步黨中央黨部 政策委員會
[ 本期目錄 ]
[ 本期內容 ]
小泉純一郎於五年前當選自民黨總並出任首相,將於今年九月卸任,他是戰後日本擔任首相時日第三長的一位。最長的是佐籐榮作;第二位為吉田茂。6個月前,小泉仍因郵政解散選舉大勝而處於政治生涯的頂峰,但自民黨的金融醜聞嚴重損害小泉的威信,同時允許女性繼位天皇之修正法案也引起爭議。小泉的改革法案目前多數擱置,而自民黨全力推動的教育法案以推動學校的愛國主義教育,也可能無法及時通過,預計於6月中旬國會會期結束前,仍無重大進....(閱讀全文)
產品與觀念的創新,往往是企業求生存與發展的重要關鍵。然而,研發的長時間醞釀過程,高投資成本與成效的不確定性,為研發工作帶來高度的風險。為了鼓勵企業的創新與研發活動,分擔企業的研發風險,讓各產業能分享研發的知識外溢效果 (knowledge spillovers)。世界主要工業大國,基本上以補助企業研發資金,與研發費用可抵免稅賦,來鼓勵企業的創新活動。不過,在政府以補助與稅收減免,來促進廠商研發投資的同時。有幾項議題是值得政府來重....(閱讀全文)
廣電媒體在過去被國民黨高度政治控制了幾十年之後,既未做妥善規畫,後又胡亂開放給商業財團,製造了今日的惡質電子媒體文化,國內電視的品質,不論是新聞或娛樂節目,整體而言,確實相當惡劣。先天不足在於政治操控,長達數十年的戒嚴時期,媒體受到警備總部、國民黨文工會、國防部總政戰處等黨政軍勢力的強力箝制。而後天失調則因商業惡質競爭,在電子媒體開放至今短短數年之間,媒體一方面自陷於收視率負面競爭使得內容品質飽受抨擊,另....(閱讀全文)
許多新興民主國家在推動憲改的過程中,大多採取階段式制憲或漸進式修憲模式。採取階段式制憲模式,優點是有較長時間提供政黨間進行協商,及較多的時間鼓勵公民參與討論,並在明確的期程規劃下,於一定時間內穩定且溫和地完成制憲目標。以南非為例,採取階段式制憲共歷經約七年的時間,其制憲成功的經驗,可做為我國未來推動憲改之參考。南非推動制憲主要可分為三階段:政黨協商階段:自1990年反對黨領袖曼德拉被釋放時開始,直到1993年底....(閱讀全文)
台灣與韓國一直被視為產業競爭的對手,不過台韓同時面臨中國的廉價製造的競爭壓力。台灣與韓國在科技產業上面臨維繫競爭力的挑戰。在此同時,台灣與韓國在競爭之外,同時更具備合作的可能性。根據5月10日,洛桑管理學院(IMD)發布的2006年國家競爭力評比,台灣的國家競爭力從2005年的11名下滑至2006年的18名,而被台灣產業視為主要競爭對手的韓國,也從2005年的29名,下滑至2006年的38名。相對的,中國的競爭力則從2005年的….(閱讀全文)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