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進黨今日(11/02)召開第第十一屆第十二次中常會,今天中常會特別邀請政治大學社會系顧忠華教授於會中發表專題演講,演講題目為「從台灣和美國總統大選看社會信任的危機與轉機」。主席在聽取顧教授演講及與會中常委的發言後,做出以下裁示:
美國政治界有一句名言:「選舉結束之日,就是團結開始之時。」落選者總是第一個恭喜當選者,因為選舉就好像運動比賽,難免會有輸贏,但贏者不必驕傲,輸者也不要氣餒,總還是會有下一次的機會,所以大家願意遵守遊戲的規則,讓整個制度能夠建立起來。民主政治最難能可貴的地方,就在於它能夠超越每一次選舉的勝負,而讓人民永遠享有選擇的權利。
在320總統大選之後,我們提出了「團結台灣、穩定兩岸、安定社會、繁榮經濟」等四大目標,做為未來四年政府施政的重點,而「團結台灣」更是一切的基礎,衷心的希望不要因為選票距離的拉近,反而使社會的矛盾擴大。個人或個別政黨一時的輸贏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們要為台灣的民主永續奠定基礎。
長期以來困擾著台灣內部團結的問題,例如:族群地位的不平等、高壓的同化政策、母語及本土文化的壓抑、以及國家認同與公民教育的教條化等,本質上是源自於國民黨黨國的威權統治與政治壓迫,歸根就底是政治的問題、是民主的問題。
隨著台灣的民主化與自由化,整個社會從各種束縛中解放出來,當舊有的權威與教條迅速的崩解,新的社會價值與共識還沒有建立之前,難免會有適應不良,甚至脫序的情形。面對這些新的問題,我們不能走回頭路,企圖扭轉歷史的進程而回到舊有的秩序,唯有用更大的民主才能使台灣掙脫舊時代的包袱,蛻變成為一個正常的國家。
經過三次總統大選的洗禮,台灣在民主的制度上,人民已經能夠當家做主,但就民主的內涵與品質,我們還必須學習如何當家作主,以建立起一個權利與義務相對、自由與責任並蓄的公民社會。同時,透過相互尊重、包容與理解,在民主憲政的規範下,積極維護並保障每一個族群對文化與認同的選擇,經由共同保衛台灣民主、自由與繁榮的成就,邁向一個新的國家共同體的重建,並由此建立起團結台灣的新連結。
回顧過往的歷史,台灣民主的進程是非常坎坷曲折的,但台灣人民始終展現出無比的智慧與力量,在每一歷史關鍵時刻都能夠做出最正確的選擇,面對當前台灣社會一些紛擾的現象,我們認為只有堅持相信人民、相信民主,繼續秉持著自由、開放及多元的理念,我們一定能夠弭平過去威權統治所遺留下來的傷痛與裂痕,為台灣社會找回新的向心力與凝結力,讓我們與全體國人一起共勉。
|

(Microsoft Word 文件, 36 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