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進黨黨務發展委員會今天召開總結會議,會後民進黨秘書長張俊雄表示,民進黨曾經提出兩個決議文,分別是1999年的台灣前途決議文、2001年的開創台灣經濟新局決議文,目前所要提出的「族群多元、國家一體」決議文,是第三個最重要的決議文。
張俊雄表示,一九九九年的台灣前途決議文,成為民進黨執政以來對於台灣主權地位,最重要的一份指導綱領,這份決議文既是歷史文件,也成為台灣的主流民意。「台灣是一個主權獨立的國家,依照憲法國號為中華民國,改變獨立的現狀須經公民投票」。這份決議文說服力很強,解決了民進黨面對現行體制的問題。二○○一年開創台灣經濟新局決議文,確立兩岸經貿政策為「積極開放、有效管理」,取代了過去的戒急用忍政策,也指出了「知識經濟」和「營運中心」兩大方向。這份決議文論理十分清楚,解決了民進黨面對兩岸經貿往來現實需求的問題。
針對此次多元族群決議文之緣起,張俊雄表示,面對三二○大選之後的政治不信任與外省新住民的不安,民進黨身為執政黨,有責任面對族群問題,建立一個族群共榮的新社會。因此,我們舉辦了四場族群文化論壇,黨發會精英座談也舉辦了一場對話,黨發會更成立一個「族群議題小組」,由蕭新煌教授擔任召集人,經過非常充分的討論之後,才提出這份草案交給黨發會。我們深信,這樣的用心與努力,社會看得到,我們也希望,透過這樣的決議文,形成新的共識,使台灣社會走出族群的泥沼,建立一個以國家認同為基礎、公民意識為內涵、多元族群為精神的新國家。
針對此一決議文主旨,張俊雄表示,這個決議文有三個重點:
一、我們主張深化黨綱鍾「文化多元主義」的精神,以重建取代反抗。我們希望威權時代結束後,民進黨的執政,是保障每個族群的平等和尊嚴,尊重每個族群的文化和認同。有鑑於此,各族群都是台灣的主人,各族群母語都是台灣的與語言,任何族群歧視的語言和行動,都應該受到譴責與制裁。
二、過去的族群壓迫,是國民黨少數特權集團而非特定族群所造成,不應成為外省新住民的原罪。外省新住民的中華民國認同,如果是建立在保衛台灣民主成果、攜手開創台灣經驗之上,和台灣認同只是表達方式的不同,不應被理解為族群對立,而應互相理解接納。
三、民進黨除了推動多元文化政策之外,也要以「公民意識」超越「省籍意識」,並完成這一典範移轉的任務,建構一個「族群多元、國家一體」的台灣命運共同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