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自由民主聯盟(LI,LiberalInternational)亞洲研討會暨第一七二屆執委會五日下午(五),繼續進行以「政黨與公共事務參與:公民投票」為題的分場研討會。民進黨副秘書長李應元與來自荷蘭、瑞士的代表,共同探討公民投票在世界各民主國家的實施經驗。與會來賓的發言熱烈,更對台灣即將舉行首次人民公投表達關心與祝福。
荷蘭D66政黨國會領袖迪翠克(Mr.BorisDittrich)首先表示,D66政黨成立於街頭抗爭頻繁的一九六六年,深感於抗爭並不能帶來政治問題的轉變,因此以落實直接民主作為立黨目標。迪翠克認為,荷蘭多黨制產生的聯合政府現象,使得政黨在選舉期間強調政策的獨特性卻在選後尋求結盟取得政權,對人民是很不公平的發展,因為人民並不知道訴求不同的政黨彼此之間有共識存在,更無力阻止,因此D66政黨相當認同公民投票的理念,希望以一人一票(onepersononevote)的力量對政府決策表達意見。但與台灣相較,荷蘭的公投法仍因政黨對立而難產,迪翠克相當佩服台灣政府落實公民投票的決定,更希望荷蘭政府儘速使人民獲得公民投票的權利。
瑞士自由民主黨代表海蒂格(Dr.LiliNabholz-Haidegger)則表示,自一九八九年東歐共黨政權解體以來,歐洲新興民主國家相當認同公民投票所傳達的意念,以公民投票作為人民參與政府決策的形式,這是民主深化的落實,值得各界肯定。海蒂格認為,無論公民投票的形式為何,它傳達的重要訊息就是政治權力不應集中在少數人的手中,而應使大眾共同參與。瑞士自一八四八年第一部聯邦憲法制訂以來,人民可以透過公民投票參與政府決策,雖然有時會因為政黨與人民對公投議題出現不同觀點而產生許多辯論,但不會因此改變民意是政府決策最終依歸的精神,這正是許多民主國家願意落實公民投票的原因。
民進黨副秘書長李應元則以民進黨與台灣人民十餘年來爭取公民投票權利的奮鬥史作為開場。李應元表示,由於台灣既有憲政制度的設計不良加上朝小野大的政治現實,使得選舉民主無法有效帶動改革,必須深化民主內涵、回到人民主權的層次進行思考,才能使改革出現生機。而公民投票正是其中一個重要的典型,在制度上有主權在民的宣示作用、有助於突破憲政僵局,在政治文化上更具有教育作用,促成人民共識的產生,使民主可以真正深化並落實。特別是台灣經歷長期的專制統治,同時國際處境特殊,公民投票不但具有導引社會改革的積極作用,即將舉行的三二0公投更是台灣人民行使的第一個直接民權,藉由台灣社會集體意志的展現,共同抵抗中國的戰爭威脅、捍衛民主疆界。三二0和平公投透過與總統大選同時舉行的全民動員,直接導引兩岸關係發展的政策方向,並對未來的政府有相當的拘束力,是此次大選對於台灣民主進程的最大貢獻。
在場學者與政黨代表對於公民投票的認同引發熱烈討論,但多認為一個完善的制度將有助於體現公民投票的內涵。這些制度因素包括適當的法位階、人民對於資訊的取得、議題產生的方式等。國際自由民主聯盟亞洲研討會上午亦進行「民主鞏固與政黨角色:亞洲經驗」分場研討會,來自柬埔寨與印度的國會議員、學者和大會分享兩國政治發展的經驗,民進黨立委張旭成則在會中提出強而有力的黨內監督機制與領導人特質將有助於建立廉潔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