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987年蔣經國宣布解嚴後,民眾對於台灣的民主化發展,凝聚幾點共識。據民進黨民調中心在7月2日所做的民調顯示,近半數民眾認為蔣經國宣布解嚴,是因為受到民意的要求而「不得不」的被動行為,四成三民眾認為民進黨對台灣的民主化貢獻較大。並在7月9日所做的民調發現,有四成三民眾認為國民黨應該為戒嚴38年,剝奪人民權益,向台灣人民道歉。
二十年來,台灣民眾在民主化、集會結社、言論自由等權利方面有很大的進步。首先從組黨結社方面來看,民眾普遍認為在這方面不會感受到政府的監視和壓迫,促使政黨的組黨與民主運動,並進一步推動1996年總統直選。從民調數據來看,近七成的民眾認為可以直選總統,表示我們是一個主權獨立的國家,六成四的民眾認為現在加入政黨,並不會受到政府不公平對待,且有七成的民眾敢告訴別人加入哪個政黨。
再就言論自由層面來看,由於言論自由的開放,讓台灣社會的思想解放,做為發展知識經濟的基礎,因而才有90年代後期,社區主義、文化創意產業及台灣高科技的蓬勃發展。進一步從民調數據來看,七成三的民眾同意由於享有言論自由,有助提升台灣人民思想多元化及創造力。六成五以上民眾認為現在公開評論國家元首,並不會被政府找麻煩,七成三的民眾認為若以投稿或call in方式向媒體表達自己的意見,並不會被政府找麻煩。甚至在選舉間,若有支持對象,也有高達六成五的民眾敢告訴別人會投票支持哪位候選人。
最後就集會遊行層面來看,解嚴後,社會運動蓬勃發展,讓社會上弱勢團體得以發出聲音,更加確保台灣的多元價值。從民調數據可發現,高達六成的民眾認為參加群眾抗議活動,並不會被政府找麻煩。另五成五的民眾同意,解嚴後,弱勢團體可以走上街頭,爭取權益,更加確保社會的公平正義。
解嚴後二十年來,台灣無論在政治制度或是言論自由方面均有長足的進步,也進一步促使台灣的政治改革,知識經濟的發展,落實公平正義的價值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