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香港的天空有多麼藍,香江的未來卻永遠是灰暗的。
距離中國接收香港主權不到兩年,香港的選民昨天選出一個政治立場批共的立法局。根據香港選委會的統計,政治理念接近民主黨的當選人,剛好超過六十席全數的半數。
而中國在香港立法局的選舉揭曉之際,再次表明此次選舉不合法。中國不會承認香港選舉的結果。
在大英帝國撤退的前夕,香港人緊緊地抓住最後一刻,傳達他們對民主的渴望。接近一百年來,香港人在英治下,創造亞洲地區最繁華的港口,儘管處於殖民地角色,香港人很少對政治議題表達他們的興趣。今天在九七前夕,香港最後一場「世紀末的自由選舉」,港人清楚而明白的投下他們的不信任票:他們寧可要短暫的英國民主,也不相信北京的民主承諾。
歷史像傀儡戲手,無情地玩弄著人們。九七的香港,像極了四七年代的台灣,一個落後的政府,要來統治高度發展的現代社會。如果比較當時「二二八」的歷史背景為例,現在的中國政府和其即將接管的香港,比當年蔣介石政權接管台灣的社會差距更大。
昨天在選舉中大勝的香港民主黨主席李柱銘,在贏得大選後舉行記者會,聲明將積極推動「港人治港」理念。我們可以預期,在歷史的軌跡上,香港正逐漸走上當年「台灣模式」,港人卑微的民主自治要求,不可能見容於中國北京的威權體制。如果歷史真的無情,港人的自由之路,可能和1947台灣一樣,即將佈滿政治悲劇。九七後,香港面對的是一個中央與地方政權衝突;內地與沿海經濟落差過大;中南海繼承危機尚未穩定解決;而實施「一胎化」政策後,全國人口老化勞動力薄弱的中國。香港快樂了近一百年,很少關注政治議題,但是不要政治的香港,不談國家主權的香港,付出的代價,可能是另一個一百年的不自由。
香港一直是中國解決「台灣問題」的櫥窗。但是從「歷史經驗」與「國家認同」的互動關係來看,港人將來追求民主自治的道路,卻可能逐漸走上「台灣模式」:與認同的祖國衝突→要民主.自治→白色恐怖鎮壓→新的國家意識逐漸形成→戒嚴→新國家運動......。
台灣這幾年大選,國家主權的議題總是被當成選舉工具,經過政府傳媒炒作,任何追求台灣主權獨立的努力,都被扭曲成可能製造社會不安,可能引起中國武力犯台。台灣執政的國民黨一方面訂定「國統綱領」,說台灣是中國領土的一部份;一方面卻又模糊地主張台灣事實治權,想藉此交換中國允諾台灣的國際空間。前兩次中國的軍事演習,已證實國民黨的政策,並不能創造台灣的生存空間,反而是一步一步將台灣香港化。
1997對許多人來說,只是掛在牆上的年表,可是對港人而言,卻是一個輝煌時代的結束。我們在此宣示台灣不只不該成為第二個香港,更要透過對國家主權的堅持與努力,讓香港追隨台灣的歷史經驗,成為第二個台灣。
我們期待三項大選將屆,這三場選舉將決定台灣是否走向更深化的民主,並確認台灣國家主權獨立的事實。任何政黨及候選人,應珍惜台灣經驗,不要將「國家議題」當成黨同伐異的宣傳祭品。把握「民主」使其變成台灣最好的防線,把握「國家主權」建構的歷史機會,使得我們現有的生活方式得以永續。台灣不只不願意成為第二個香港,更該幫助香港,讓香港成為第二個台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