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12月14日下午,民進黨與新黨,兩個在台灣就國家認同最為分歧的政黨,在「大和解」的前提下,坐下來象徵性的為「共同反對中國威脅」等某些議題達成共識。
民進黨黨中央為這一天從立委大選前至今,已經努力一段時日。可是社會及輿論界,特別是執政的國民黨卻只從「權力分配」的角度來思考,而忽略了這兩個政黨願意拋棄激情的對立,坐下來就「面對中國威脅」共同努力,是對凝聚「新台灣住民意識」多麼珍貴的歷史開端。政治人物們只在權力鬥爭的邏輯裡打轉,而社會基於長期以來的省籍情結對民新兩黨的合作,感到震驚;這一方面顯示省籍矛盾在台灣有多麼深,一方面更凸顯「大和解」對台灣有多麼重要。
過去多年來空洞的「族群和諧」口號,並沒有化解深存於台灣內心關於族群議題的痛,族群的陰影隨著不同的政治情境,隨時引爆,也隨時成為政爭的工具。我們的上一代失去了一個美麗的世界,但是我們在舊世界毀滅以後,走了一段漫長艱辛的路,以為建立一個新的比較公平的世界,可是歷史的傷口卻透過激情、渲染、政爭,使人民忙著對打再也無法改變自己心目中其他政黨的形象,以致於我們不知道改變的時機已成熟,以致於當民新兩黨即使就「共同面對中國」達成協議,社會也只能把它當成「與狼共舞」。新黨是狼嗎?他們是台灣住民的一部份,他們對台灣未來的政治前途有重大的影響,而他們背後所代表的政治社會力,有權力參與建於這塊土地上的國家體制的運作。
兩個在野黨,就執政黨讓黑金壟斷國會政治、違憲任命閣揆及國家安全等議題坐下來談,在任何民主國家都是再平常不過的事情。執政黨願意和中共「辜汪會談」,卻不允許兩個在野黨會談,甚至因而口出穢語,只是純粹為了政權之私;而社會不願意接受民新兩黨會談,把民新兩黨當成應該是互相仇恨的對象,難道民、新兩黨的仇恨會超過以色列人和巴勒斯坦人,如果以巴雙方都可以和解,為什麼台灣不能?
自從民新兩黨的接觸合作以來,面對來自民進黨內外的質疑,我們將朝以下兩個原則與方式去努力,繼續推動並落實「大和解」及「大聯合政府」的主張:
一、我們將尋求與其他政黨和解及聯合的政策共識,除了就既有的立法院正副院長、閣揆改選等議題之外,我們將更重視整個社會所以需要「和解」的核心矛盾議題──族群政策,作為尋求共識的主要議題,其中包括因族群議題而衍生的文化及社會價值的討論,特別是如何就現代族群議題的歷史根源──「二二八」給予更好的歷史詮釋,包括訂和平紀念日,尤其是如何將「二二八」還原國家暴力的原貌,一方面還給過去受難的歷史公道,一方面也解脫所謂「外省人原罪」的統治神話,使外省人不需要在莫名地背負二二八的枷鎖,把責任清楚的歸於統治者。
二、我們將製作說帖,向民進黨的支持者傳達「大和解」更清楚的訊息,我們並將這些訊息帶到台灣社會各個角落,校園與社團。「大和解」不只是一項口號,它是一場社會改造的運動,過去五個月來,大家看到民進黨的轉型,以為只是Green Party,柔性包裝,對我們而言,這些只是表相,真正的轉型應該從社會的深層開始做起,我們將成為族群改造運動的先鋒者。
期待一個真正大和解時代的來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