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過幾天,台灣的立法院將選出新任的立法院院長。經過長達廿多年的民主運動,立法院院長的選舉將決定台灣民主政治的改革是否將向前跨一大步。我們將擁有一個強化的國會,實質的監督行政體系?還是即使經過兩次國會全面改選,甚至總統民選,我們的政府體制仍是一黨獨大,國會只淪為橡皮圖章的威權體制?
過去幾年來,台灣的民主實踐過程中,充分地描繪了一個權力過渡集中的國家體制改革的困境。我們每取得的一個進步,都伴隨著倒退,我們創造的每一次開展,都以其他方面的殘廢代價去購得。今天我宣佈參選立法院院長,我希望帶來的便是對這種殘缺、宿命的歷史循環的反抗,過去這一段時日以來,我們看到國會全面改選帶來的仍是議事不斷地的衝突,代表人民問政的立法院不是政策辯論的殿堂,卻是殺戮戰場,而身為議長的立法院院長不但沒有扮演其中協商溝通的角色,甚至經常以其院長的職權,以議事不中立的方法,加速為執政黨護航,院長本身反倒成為立法院的亂源。而我們即將舉行的總統大選,本來是未來台灣集體命運的歷史性起點,如今卻成了政客破壞憲政體制,延緩內閣任命的藉口。
過去當我還是個政治犯的時候,我追求的是一個台灣的、民主的夢想,而當我成為政治人物以後我常常期待我能超越一個在權力波浪中生存的政治人物的成就,我將自己的夢想轉化成為集體共同的目標。我希望我能夠為台灣人民留下的,不只是法令規章,不只是歷史見證,而根本就是運作民主體制的方法。我參選立法院院長的宣告,將不是我個人或民主進步黨參政的新階段,而是台灣政治改革的新頁。我們要爭取的,是一個不打折扣的民主,是不以倒退為代價的改革,我們要一個「新政府」。
這個「新政府」將是舊政府時代的結束。在未來廿世紀末期,這個新政府,將反抗過去幾年來台灣「進步、倒退」的兩面歷史循環,將台灣的立法院回到憲政體制的正軌,強化立法權監督行政機關,把真正的民主生活還給台灣民眾。在我上任以後,我將凝聚立法院改革的多數,提出內閣名單,進而大幅度強化立法權;擴編立委公費助理名額;推動質詢制度,使之朝「功能化」保護少數黨;推動「國會議事公開制度;訂定「立法院聽證調查程序法」;並且健全國會遊說制度及倫理制度。
陪同台灣一起走過破碎到現在的歲月,我期望能讓台灣為未來很快將遭遇的重大變化做好準備,而這一個艱鉅的歷史工作,必須以總統及行政體系的權力下放,以更深廣的改造政府權力運作的本質做起。我期待所有對國會改造有共識的立法院同仁及台灣人民,與我一起為「新政府」的夢想及打造,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