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進步黨代理主席張俊宏及中央黨部組織部主任張郁仁於總統大選後,利用將近一個月的時間(四月十二日至五月六日)馬不停蹄跑遍全台灣各縣市地方黨部,與基層的黨員及黨工,針對大選失敗後的民進黨黨務及發展方向,舉辦總共二十三場的縣市黨務座談會。各地方黨部對此座談會反應皆相當熱烈,與會的黨員及黨工分別就黨章、黨綱、提名制度、大和解及黨內派系等問題暢所欲言,抒發己見。經由這些熱烈的討論,民進黨黨中央及地方間的連結再度得到加強。
民進黨於總統大選期間失利,為此黨內外的檢討聲浪不絕於耳。民進黨代理主席張俊宏曾表示,大選後的幾個月是民進黨創黨以來最艱鉅的難關;同時,民進黨也面臨無法開發新票源的困境,面對這些發展瓶頸,代理主席張俊宏及中央黨部一級主管能於此關鍵時刻巡迴各地方黨部,聆聽基層的聲音,了解地方的需要,實有其特殊的意義。過去,民進黨的成長來自地方,現面臨黨的發展瓶頸,黨中央也急需各方的意見。現將二十三場黨務巡迴座談會中的重要意見整理成書面如下:
(一)黨章、黨綱方面
1. 在黨章的修改方面,建議將黨部結構由合議制改為首長制,黨主席的職權應予以適當擴張,且黨主席由全體黨員直接投票選舉之,以防止人頭黨員及派系因素左右投票結果。基於同樣之理由,縣市黨部之主委也應由黨員直接選舉,並且當選之主委為當然執行委員。
2. 反對解散鄉鎮市區黨部,以防杜支黨部受單一派系所操控,同時,如果鄉鎮市區黨部遭解散,此舉將進一步導致黨中央及地方黨部之心結及隔閡。
3. 中央及地方黨部之評議委員會應客觀中立處理黨紀問題,避免被派系操控,以防黨員間因黨紀問題而擴大事端,反傷害本黨團結之形象。
4. 台獨黨綱乃民進黨黨魂之所在,絕不可廢,且台灣主權獨立不僅僅是本黨之政治主張,同時亦是本黨對台灣人民之承諾,這個主張及承諾在任何情況下絕不可輕言放棄。並且全黨黨、公職人員應於平日即以實踐台獨黨綱為目標,不要只在選舉期間喊喊口號,反遭人民懷疑。也就是說,台獨不應只是一個口號,而是一項務實的政治主張,全黨上下應多利用機會教育人民,以減少民眾對台獨之疑慮及恐懼。
(二)大和解及聯合內閣
1. 對於黨中央所推行的大和解政策,地方基層則呈現反對的聲浪大過贊成的意見。贊成者認為大和解乃是一項崇高的社會使命,是延續黨外時期犧牲自己照亮蒼生的偉大精神,並且,大和解可能在選舉期間增加選票。不過,反對者則認為,黨中央與新黨大和解,讓外界感覺民進黨與中國代言人有利益掛鉤之嫌,且大和解政策的提出顯示民進黨已喪失創黨時的批判與反對精神,導致舊有之支持者流失,於此同時卻不見新的支持者認同民進黨。然而,反對者的意見中,有相當多的一部份對大和解的精神予以肯定,但對大和解的執行技術層面則嚴厲批判,例如,大和解提出之前未廣為徵詢地方之意見,並且在提出之後又缺乏適當管道廣為宣傳,導致民眾與支持者對此政策的辱罵。
2. 在是否加入聯合內閣方面也是呈現反對的聲浪大過贊成的局面。若干贊成者認為,民進黨若入閣將可獲得執政之經驗,但反對者則認為,於大選失敗後提出聯合內閣的主張,容易給外界誤解成本黨已失去單獨執政的企圖心;且在國民黨立院仍過半數的情形下加入聯合內閣,民進黨將失去做為一個強大反對黨的立場。同時,持反對意見者還擔心,民進黨若於此時入閣,充其量只是為李登輝的黑金政權背書,容易使一般民眾認為,民進黨與國民黨並沒有什麼不同。然而,這些反對聯合內閣的意見中,有相當多數的態度並不是絕對的,有些黨員則認為聯合內閣若是重要部會,以及入閣後能貫徹黨的公共政策則可以考慮接受。總之,反對者擔心,民進黨若於此時入閣,將可能導致民進黨與國民黨間的政黨區隔模糊化,同時,也將導致民眾對民進黨的質疑以及黨意見上的分歧。
(三)提名制度
對於黨內現行之提名制度,一般認為易為派系利益所操控,無派系色彩的人才在現行體制下往往無晉陞之管道,特別是幹部投票制度,派系操控的情形更是嚴重,應考慮予以廢除。同時,縣市黨部建議之提名席次遭中央否決,導致票數增多當選席次卻減少的尷尬局面,地方黨部黨員為此士氣相當低落,黨中央應從中記取教訓,尊重地方黨部提名公職之初選結果,中執會若非特殊情況不應另行捕提名落選者或增減提名席次。至於二階段初選制,有部分黨員認為,此制度不但造成黨員及支持者間的壁壘分明,惡意中傷,同時,也容易被國民黨或他黨人士以不正當之手段介入選舉的過程及結果。另一項有關提名制度的相關議題則是人頭黨員的問題,人頭黨員充斥的結果不僅導致真正的黨意不易彰顯,同時也將導致黨意與民意的落差愈來愈大,黨中央應正視此一問題,妥善研擬解決的方法。
(四)黨的組織發展策略
對於黨的組織策略,其重點在於,民進黨應如何發展基層工作,落實地方經營?從現實層面來考量,民進黨若想單獨執政,須再增加百分之十到百分之十五的選票,而這些選票不是光靠喊喊口號就能得到,民進黨應往下紮根,積極從事社區經營,並推動社區服務,同時,也應在地方上培養人才投入村里長、縣市議員及省議員的選舉,惟有從地方上培養民眾對民進黨積極的執政形象及能力,那民進黨的執政之路才不會遙遙無期。在組織訓練方面,應對幹部做必要之訓練,並多培養優秀的長期黨工;黨務座談及黨務研習應經常辦理,組訓的工作應由黨中央統籌辦理,針對新的選舉情勢、選舉知識、選舉技術及應熟悉之議事規則對相關人員做詳細之分析及解說,此舉一方面可提升地方黨部黨工之水準,另一方面可增加其在選戰時的應對能力。至於中央黨部及地方黨部的關係方面,建議中央黨部應常派員至各縣市了解地方上的民意及需要,其具體的做法可將中常會移至各縣市輪流舉辦,如此可增加地方受重視的感覺,同時中常委們亦有機會廣納地方建言。
(五)公共政策
台灣要成為新的國家,需要什麼樣的政府架構,需要什麼樣的社會政策,民進黨對此必須提出完整的策略及主張,才能贏得人民的信任及託付。這幾年來民進黨變得較不關心弱勢團體,並且與社運團體間的關係也愈走愈遠,會給人民這種不好的印象,民進黨上上下下必須深刻反省與檢討。民進黨目前最需要的是提出比國民黨更好的公共政策,例如,全民健保,藉此形成與國民黨不同的政策看法,以爭取選民的支持。同時,在立法院內,立院黨團應嚴格審查預算,看緊人民荷包,做好一個反對黨應有之制衡角色。更進一步,民進黨須即早建立專業掛帥的影子內閣制度,並且提出整套相對於國民黨的治國理念及公共政策,以此作為民進黨執政的企圖及準備。此外,制定工程發包制度,修改農漁會法規,語言及族群政策等相關議題則是黨員較關心的公共政策
(六)財務管理
本黨財務狀況普遍困難,尤其選舉期間情形更是嚴重。現今黨內財務困難的情形光靠募款似乎已緩不濟急,黨中央實應儘早研擬開拓新財源的方案,地方建議可研擬發展黨營事業之可行性。且黨中央應體恤地方黨部經濟拮据之情形,應將縣市黨部所屬之公職人員競選補貼款之十分之三核發縣市黨部。同時,中央與地方間由於財務問題所引發的緊張關係亦屢見不鮮,黨中央應研擬一套辦法詳細規定中央與地方在募款及選舉經費上使用之權限;並且黨部應設置黨務基金,籌募款項計劃,加強推展黨務。
(七)媒體應用
有鑒於國內各主要傳播媒體皆受控於國民黨及統派人士手中,民進黨的文宣在這種媒體文化下應多思索突破及相對應之道。其次,對於三家電視台的偏頗報導,本黨應有所對策;同時,本黨同志在上TVBS等有線電視台討論議題時應把握機會多為黨的政策辯護及宣傳。更進一步,本黨應多向國際媒體宣揚台灣主權獨立的聲音及訴求,讓國際社會多了解台灣與中國的關係。此外,有一個嚴重的問題是,如今盛行於民間的民主地下電台已儼然成為批評黨中央政策的主要媒體,且其中言論不乏謠言及抹黑,此現象對黨的形象傷害頗大,黨中央應儘速研擬對策,與電台負責人及主持人面對面溝通,以化解彼此的誤會及歧見。
(八)派系問題
派系的存在是政黨政治中常見的現象,但民進黨今日的派系文化似乎已演變成惡性殘鬥而不是良性發展。事實上,派系問題已成為今日民進黨發展的主要障礙,同時,也是民眾對民進黨質疑最多的地方。黨中央應研擬方法,減少派系在黨內的角色及重要性,如幹部投票制度,現已完全被派系所操控,應考慮廢除,同時,整個初選制度也應該翻修,不要讓惡質的派系利益交換再繼續下去。總之,派系利益不可凌駕黨的利益,民進黨須團結起來,才能邁向執政之路。
(九)明年縣市長選舉
總統大選失利,民進黨在痛定思痛後是否能再重新出發並贏得人民的信任及肯定,明年的縣市長大選即是一個重要的象徵性指標。民進黨應從現在起儘早規劃參選人選,並重視基層經營工作,期能一舉拿下半數以上的縣市長席次,以地方包圍中央,使民進黨早日執政,將台灣帶入一個嶄新的世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