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進黨蔡英文主席今(12) 日出席政策論壇致詞時表示,承認中國學歷及開放中生來台是一個實實在在的公共政策,而非意識型態的對抗,這個議題牽動很多社會因素,更可能動搖兩岸關係的基本結構。本黨長期關注青年學子,執政期間對此即有所思考,深深認為必須嚴肅以對。
「承認中國學歷及開放中生來台」涉及國家安全、社會認同、及教育資源公平分配,但馬英九總統竟於9月22日表示「最快明年承認大陸學歷,並開放大陸學生來台就學」。為嚴肅面對此一倉促的政策可能造成的衝擊,民進黨政策委員會於今(12)日邀請專家學者及各個團體舉辦政策論壇,由台大社會系教授林萬億主持,針對學生受教權及工作權等不同面向,聆聽各界的多元意見。
蔡英文主席在會議中表示,台灣社會正面對各項轉型的挑戰,承認中國學歷及開放中生來台,將對教育、就學、就業及社會結構造成衝擊,如果沒有嚴謹的政策規劃及評估,便假設兩岸關係會因此改善,事實上這兩者間並沒有必然的關連。且若僅憑假設衍生出政策,而沒有政府、社會共識的過程,便是一個不負責任的政策。
代表國立大學校院協會蔣丙煌教授提到,承認學歷必須考慮對本地生的影響,而最重要的是所招收學生素質,也就是說如果開放,優秀的學生會不會來讀?現在的情況是外籍生不如本地生。另外,學費政策也必須審慎。代表私立大學校院協進會的陳虎生教授則是認為,學生的來源增加,素質自然會隨著提高,並且可以舒緩私校的財務壓力。
與會的反對承認中國學歷聯盟代表楊智淵同學表示,對學生來說這是一場捍衛文憑的戰爭,他們拒絕台灣人納稅卻是中國人讀書。全國家長團體謝國清理事長表示,政府的政策似乎是跟著感覺走,私校學費高真的能招到學生嗎?況且有些經紀公司已經出現,不得不慎。全國教師會吳忠泰理事長則是認為,不論台灣或是對岸,對於教育的投資都非常不足,開放只會讓教育資源的錯置更為嚴重。
台灣教授協會教育人文組的薛化元教授指出,只要增加學生名額,師生比必然下降,如果比照僑生加分,那麼幾乎不用考就上,更何況一開放,台灣去中國讀的可能更多,私校可能是受害者。南華大學社會教育系的蘇峰山教授認為,台灣是教育投資不足,教育商品化必然是對大國有利,台灣不可能因此解決任何問題。本黨翁金珠委員也到場表達關切,指出只要承認學歷,立即可以考專業證照,現在已經有不少外國人考上,加上中國有語文的優勢更容易考得上,對就業衝擊將是非常大。
最後,林萬億教授結語表示,目前社會各界、不同的團體,對本政策充滿疑慮,可能招到的學生素質十分不確定,更無法假設兩岸關係會因此改善,政府必須把人民的聲音聽進去,審慎評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