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生療養院是台灣醫療歷史的縮影,也是台灣社會由封閉走向進步的見證。而正因為這樣的價值和反省,讓樂生案成為捷運工程和文化資產能否平衡的重要指標。
這幾年來,樂生案透過進步力量和青年學子的發聲,促成政府、學界和社區的對話,改變台灣社會主流的思考,讓交通建設和文化保存不致失衡,可以說是成功的社會運動。但是今天早上,台北縣政府拆遷樂生的粗暴手段,只證實了馬政府對醫療人權和文化政策的漠視。政府處理樂生案,和處理對陳雲林來台的抗議民眾一樣粗暴,令人心痛,我們看到國家暴力無所不在,人民的聲音被壓制,我們更深以為憂。
本黨執政期間,在二○○七年協調通過五三○決議保留方案(保留39棟,異地重組10棟),以「最少拆除、最大保留」原則,希望取得文化與建設的雙贏。令人遺憾的是,馬英九過去在競選總統時也對樂生案作出承諾,現在台北市捷運工程局及台北縣政府卻以本位立場,粗暴地處理樂生案,本黨認為,在樂生療養院指定為文化古蹟前,應該暫停所有拆除作業,讓台灣社會有反省思考的機會和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