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進步黨今(17)日與台灣青年民主聯盟共同舉辦「民主三月世代對話-中國霸權陰影下的台灣民主崛起」研討會,分別從「台灣民主崛起的挑戰與前景」、「國際對台灣民主的理解與誤解」、「邁向鞏固台灣民主的亞太安全架構」、「台灣民主崛起對中國大國崛起的啟發」四部份,邀請台灣民主運動先進前輩與新生代青年進行世代對話,游錫堃主席、蘇貞昌院長、謝長廷前院長、呂秀蓮副總統、阮銘前國策顧問也都應邀致詞,全程研討會參與熱烈、圓滿成功。
游錫堃主席致詞時表示,台灣的民主化是繼台灣經濟奇蹟之後,國際所公認的政
治奇蹟,而各世代的熱血青年在這過程中扮演重要的進步力量,在329青年節前夕,我們必須從台灣本土思考,重新建立具有台灣主體性的青年節。
蘇貞昌院長指出,中國至今從未放棄用武力對付台灣,但台灣社會卻毫不以為意,遲遲不通過軍購。蘇院長強調,台灣的民主可貴,面對中國的威脅,台灣必須在霸權陰影下,以和平的手段,免於中國的威脅併吞。
謝長廷前院長強調,台灣的民主化就是台灣化,而台灣還面對著許多過去所留下的轉型正義問題,未來要繼續以最小的代價推動國家正常化,讓經濟能夠繼續發展、社會不會分裂、中國對台灣發展沒有話說。
呂秀蓮副總統表示,民主是超越宗教、21世紀的核心價值,而真正的民主就是要生活化。呂副總統強調,民主化非一夕間就可開花結果,是很多人的犧牲而得來,未來還要努力,去除所有反民主的制度、文化。
阮銘前國策顧問說,中國共產黨並不知道民主,也絕對不會民主,甚至持續進行全球的進攻策略,對於台灣施行「反分裂法」,阮顧問強調,台海危機的關鍵,在於台灣人自己能否堅定,不要把自己送給中國。
本研討會四場議程安排老、中、青三代齊聚一堂,他們在台灣民主歷程中,有不
同生長經驗、民主體認,共同在研討會中,對當前與未來台灣的民主發展進行精彩的討論,相互激盪。其中,在「台灣民主崛起的挑戰與前景」,代表青年的台灣青年聯盟周榆修主席提出,台灣必須走向多元價值,包容、傾聽各方的聲音。中生代代表青輔會鄭麗君主委則表示,我們必須找出來台灣的特色,與土地連結。手護台灣大聯盟黃昭堂執行召集人鼓勵大家,台灣實現民主的路還很長,做不夠的地方也還很多,大家要一起努力。
至於在「台灣民主崛起對中國大國崛起的啟發」討論中,就中國有沒有可能民主化的議題,七年級的曾彥衛發表人表示,中國雖然已經確實是「大國崛起」,但是因為並未有民主的崛起,因此帶有許多的不確定因素。代表學運世代的林佳龍秘書長則指出,台灣民主須面對「兩個台灣」的內部差異問題,這是由於不同的世代、歷史經驗,而有不同的國家認同,也讓民主的疆界也尚在爭辯當中。民主前輩辜寬敏資政強調,台灣的民主相當脆弱,絕非是只要達成政黨輪替那樣簡單,還有許多任務必須去完成。
林佳龍秘書長在研討會閉幕式表示,回顧台灣民主化的歷程,從1990年野百合學運、1991年終止動員戡亂、 1996年首次總統直選、2000年政黨輪替、2004年第一次公民投票、2005年百萬台灣人手牽手嗆聲中國「反分裂法」、一直到2006年2月28號陳總統批示終止國統綱領,幾乎都是在三月份寫下重要的歷史篇章。
林佳龍秘書長指出,台灣在戰後經歷三個主要世代,才讓民主的種子延續,第一代是在戰後經歷白色恐怖、流亡海外、甚至坐牢的人,這代民主前輩奠定了第二代的解嚴世代,使其有機會去追求、建立民主化的制度,包括解除戒嚴、國會改選以及修憲。而目前的第三個世代則是民主世代,誕生於民主政治時期的台灣,但是目前台灣雖然是一個民主國家,卻還不是一個正常國家,未來還有賴各世代的全體台灣人一起共同努力,發揚、鞏固台灣的民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