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國防部副部長楊念祖談F-16C/D軍售,卻被中國國台辦發言人楊毅批評台灣炒作中國軍事威脅一事,民進黨發言人陳其邁今(11)日說,中國航母瓦良格號出海試航,即將突破第一島鍊,直接威脅台灣東岸,「中國航母已經開到家門口,馬政府卻忽視台灣的國防建軍。他說,民進黨執政時開始研發雄二E巡弋飛彈,馬政府卻將射程縮短;除了F-16C/D採購未成,馬總統還連年大砍國防預算,金額創近五年新低,四年前承諾的國防政見也全數跳票,如同對中國自我繳械。
陳其邁說,兩岸軍力向中嚴重傾斜,馬政府要負最大責任;因為相較於中國不斷增加軍費,甚至成為僅次於美國的世界第二大軍費支出國,馬政府卻一反自己承諾的「不低於GDP3%」政見,連三年大砍國防預算;譬如100年度僅編列新台幣2,972億元,創近五年國防預算新低,僅占國內生產毛額(GDP)2.73 %,與97年民進黨執政之國防預算3,340億元相比,縮減12%,使今年台灣的國防預算遠不如新加坡。
陳其邁還說,民進黨執政時代就展開研發代號「戟隼專案」的雄二E巡弋飛彈,目的在使台灣有嚇阻性戰力,但馬政府上台後,馬政府讓雄二E飛彈射程縮短,嚇阻能力大幅減弱,形同自廢武功。
他說,民進黨執政時採F-16A/B升級與採購F-16C/D並行策略,一方面利用「博勝案」,進行現役F-16A/B戰機的性能提升,同時在2007年提出「鳳隼專案」,規劃採購66架F-16C/D,取代老舊的F-5E型戰機,並三次向美正式提出戰機的採購要價書,反觀馬英九聲稱自己超過廿次公開呼籲買戰機,但採購要價書一次也沒提出,如何讓美方確認我國的採購意願呢?連學者都指出,外交部與駐美代表處對美遊說消極不作為,政府爭取F-16C/D缺乏一致性策略,軍購遊說荒腔走板。
陳其邁說,馬政府對防衛台灣的決心相當曖昧,馬總統在在野時反軍購,上台後則「不軍購、少軍購」。如果馬英九擔任在野時期的國民黨主席時不反對軍購,F-16C/D不但早就買到,還可在2014年順利成軍,楊念祖現在也不用大老遠跑到美國去遊說。陳其邁質疑馬英九身為三軍統帥,國防事務消極親中不作為,遲遲沒有提出國防軍購投綱計畫,潛艦、F16C/D兩項軍購毫無進展,甚至要求國防部將F-16C/D採購預算改為象徵性編列27億元,如此弱化國防毫無作為,導致台灣的談判籌碼更形薄弱,漠視國家安全與台灣應盡的西太平洋區域安全責任,呼籲馬英九以具體行動展現台灣的「自我防衛決心」,不應只是不負責任空口說白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