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進步黨今(17)日召開第十四屆第卅八次中常會,會中由副秘書長劉建忻針對「十年政綱」進行綱要報告,並決議於下週三(24日)召開中執會提出。會後黨主席蔡英文偕同前經建會主委、台灣智庫董事長陳博志及前經建會副主委張景森、嘉義縣長張花冠、台中市立委參選人林佳龍針對「十年政綱-區域發展與治理篇」與媒體茶敘。
蔡英文致詞時表示,今日常會主要針對十年政綱的基本想法及脈絡先進行溝通,此外,在下週中執會前也會就過去沒有完整說明的議題透過媒體向大眾報告。她強調,十年政綱已經進行將近兩年多,期間民進黨也陸續將十年政綱的內容轉化成五都政見,有些則在不同的場域中提出,包括2025非核家園、國光石化問題、以及社會住宅、公辦都更等議題。
針對十年政綱「區域發展與治理」篇,蔡英文指出,台灣經過五、六十年來以外銷為導向、以工業生產為主要經濟發展支柱的發展模式之下,不僅在南北差距上,甚至在東西或者城鄉的差距上,都呈現一個令人擔憂的現象。尤其在高鐵完工之後,台灣的經濟、政治重心持續地往北移,北部人口持續增加,中南部的人口卻不增反減,更引發我們對經濟與政治發展上的憂慮。
蔡英文認為,任何執政者在面臨區域發展不均衡、城鄉差距持續擴大,必須提出方案來平衡這些因為五、六十年來經濟發展模式所累積的問題。她也延續先前討論有關財政稅收問題時所指出的,部分財政問題是源自於財政資源沒有效率的使用,因此,中央、地方政府的財政關係及治理權責必須進行調整,讓地方政府有一定程度財政上的自主,才能夠主導地方社會與經濟的發展。
她還說,五都之後地方政府規模是有擴大,尤其是在縣、市合併的地方,但是地方政府的規模擴大能不能夠產生必然的規模上的效益,目前還看不出來,因為這些縣市還在整合的過程中。她強調,未來重點要放在思考縣市間「跨域」的合作,也就是說,在同一區域內的不同的縣市可以有一個區域合作體系,雖不至於到達合併,但是可以透過縣、市政府間的合作,達到一個區域的規模與效益,讓區域發展可以趨近比較平衡的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