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進黨總統候選人蔡英文主席昨(1)日接受華爾街日報(The Wall Street Journal)專訪,闡述其兩岸政策與國家未來治理方向。
華爾街日報首先問及十年政綱中提到建立台灣共識的部分,蔡主席表示,應該先在台灣內部達成共識,然後再與中國談判。她強調,台灣人民認同的是一個自由民主的台灣,而這個共識是台灣與中國交往互動的重要基礎。
問及與對岸的溝通與交流,蔡主席認為,只要有耐心進行溝通,且對彼此的困難有足夠的理解,相信可以找到雙方都能接受的解決方案。
對於未來兩岸經貿關係的發展,蔡主席強調,兩岸持續發展經貿關係是不可避免,兩岸進行經貿互動與交往的框架早已存在,台灣與中國都是WTO的會員,在WTO框架下可以提供兩岸經貿上的往來的基礎。
訪談中,蔡主席也重申對ECFA的主張,她表示ECFA已經完成簽署也開始實施,民進黨若執政,有義務遵循民主程序及國際規範來處理ECFA相關事宜。民進黨也會進行完整評估,並且謹慎處理ECFA後續談判,確保決策與協商過程符合民主程序。
談及台灣市場開放的期程,蔡主席認為,若依照WTO對FTA的規範,要在十年內全面開放市場,時間太短,尤其對銀行業與金融服務市場來說,中國的銀行與金融規模之大,若開放中資進入台灣的金融市場,必須考量對台灣金融產業的衝擊。
專訪中,蔡主席也提到台灣面臨的社會經濟問題,以就業問題來說,好的就業機會不足,政府有責任提供且創造新的產業與新的就業機會;例如進行都市更新計畫,可以帶動台灣內需產業發展。其他包括長期照護,發展替代能源產業等,都是創新產業的方向。
對於這次大選的關鍵議題,蔡主席認為,首要維持兩岸和平穩定的關係同時確保台灣的主權,另外則是針對台灣面臨的經濟社會挑戰提出完善的政策方向和計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