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還我母語運動」19周年,本黨為了紀念這個日子,並提倡本土母語,特別於今日啟用民進黨電話總機語音服務的客語系統,以嘉惠更多族群。此外,本黨亦於12月23日正式成立「母語通譯志工隊」,讓台灣的母語重返公共領域,以營造「語言平等、多語共榮」的環境。
1988年12月28日,上萬客家人在各族群社運工作者的支持下第一次走上街頭,向政府抗議母語打壓政策,此舉不但讓客語運動達到高潮,更掀起其他本土族群「還我母語」運動的風潮。2000年民進黨執政後,立刻回應客家族群對於多元文化的訴求,陸續成立行政院客委會、客家電視台等,在中央、聯合、交通三所大學設立客家學院、舉辦客家桐花祭,並將鄉土語言列入教材等。
時至今日,客家人早已「以客家為榮」,但是客家及其他族群目前在母語復興工作遭遇最大的挫折即在公共領域上,弱勢族群常常為了要能與人溝過,而使用已成為優勢語言的華語作為溝通的媒介,如此不但使台灣多元族群文化漸趨單一化,更無法像其他先進國家,如瑞士、比利時、加拿大等國擁有多語的環境。
為了讓弱勢及其他族群的語言能重返公共領域,本黨特別成立「母語通譯志工隊」,積極辦理培訓工作,以提供公共領域上本土語言的使用。我們認為,如果母語不能在公共領域上使用,並與時俱進,那麼母語及其族群文化就會萎縮、凋零。因此推動母語通譯不僅是搶救弱勢族群母語的必要工作,更是為了促進族群和諧,豐富台灣的多元文化盡一份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