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進黨主席蘇貞昌出席今(21)日上午出席「中國崛起與亞太區域安全」國際研討會,發表開幕專題演講。針對釣魚台與南海緊張情勢升高,蘇主席強調,民進黨認為台灣應該在亞太安全變局中扮演和平與穩定力量,而民進黨很清楚地是站在主權、和平、穩定、對話、漁權,以及不與中國合作的這一方。蘇主席致詞全文如下:
台灣安保協會的羅理事長、日本李登輝之友會川村常務理事、各位與會的國際和國內貴賓、各位女士、各位先生,大家早安!大家好!貞昌很榮幸應邀參加「中國崛起與亞太區域安全」國際研討會。這場研討會舉行的時機,適逢近來亞太安全情勢多事之秋的敏感時刻,格外引人重視,也非常有意義。
中國崛起的矛盾情結
「中國崛起」已經不是一項話題,而是事實。「中國崛起」為國際社會帶來的影響,更是擴及政治、經濟、軍事、能源、外交、環保與民主等各層面。有人看見「中國崛起」光鮮亮麗的那一面而認為機不可失,主張進軍中國市場;有人擔心「中國崛起」會成為亞太區域霸權,製造區域安全的不穩定;即使中國自己也陷入矛盾,對內強調「維穩維權」,確保即將到來的十八大權力交接平順穩定。對外則是保持「韜光養晦」,迴避承擔崛起大國必須承擔的國際責任。這也構成亞太地區各國都對中國抱持既期待又戒備的矛盾心情。
近期釣魚台與南海衝突的遠因
2009年年底,美國總統歐巴馬就任後第一次進行亞洲與中國訪問前,許多亞洲國家就呼籲美國繼續強化在亞太地區的影響力,避免中國霸權快速擴張。果然北京不但未能滿足國際期待,扮演「負責任利害關係者」的角色,更高舉在西藏、南海甚至台灣的主權領土完整作為其「核心利益」,挑戰亞太地區的和平秩序。
因此從2010年起,我們陸續在朝鮮半島、東海與南海等區域,見證美中兩強的外交與軍事角力。美國雖然否認「圍堵」中國,也持續透過「戰略與經濟對話」機制來與中國交往互動,但不容否認的是,美國結束在中東戰役,呼應亞太安全盟邦訴求,在外交與國防政策上開始「轉進亞洲」(pivoting to Asia),強勢主導亞太地區的安全,採取「避險」(hedging)與「再平衡」(re-balancing)的衝突防範戰略,同時深化與日本、南韓、印度、東協、澳洲等國的安全同盟。台灣在「美國重返亞洲」的安全大棋盤中,卻因為馬英九政府的兩岸政策過於「傾中」而儼然成為安全上的缺口。
從這個角度來回顧,最近有關釣魚台與南海情勢的緊張情勢升高,絕非突發,而是早有遠因可尋,更與中國近年來積極發展遠洋海軍,試圖突破第一島鍊、甚至第二島鍊的海權戰略息息相關。
另一個激化衝突可能性的變數是,相關主要國家近期都面臨國內政治的變化,包括中國十八大的領導班子更換、南韓與美國將進行總統大選,日本可能舉行國會選舉、台灣執政的馬英九政府也陷入國內施政不彰的低支持度。國內政治的不確定性導致各國領導人透過外交議題的操作來轉移國內焦點,造成情勢更加複雜,稍有不慎就可能擦槍走火,引發軍事衝突。
特別在釣魚台事件之後,中國境內數十個城市爆發大規模的反日抗爭遊行,局面有一發不可收拾之勢。儘管有人認為這是中國政府在背後有計劃的組織動員「反日」遊行,但這股社會力量卻也有可能轉變為對政府的不滿情緒,中國領導人處在經濟下滑與權力接班的敏感時刻,想必對這股民族主義情緒的可能失控也是戰戰兢兢。
台灣處在如此詭譎多變的衝突引爆點之中,既要堅定對釣魚台和南海領土主權的立場,但更重要的是將上述區域安全戰略變化列入國家安全政策的考量,才是平衡之道。
民進黨的釣魚台與南海主張
以釣魚台事件為例,過去民進黨執政時期,台、日兩國雖然都堅持對釣魚台的主權,漁事糾紛也偶有所聞,但兩國政府多能透過外交手段與漁業磋商化解歧見,八年間進行了十多次的漁權會談,釣魚台議題從未激化成為台日外交危機。本人擔任行政院長時,台、日兩國觀光客互訪人數也創下新高,日本成為台灣人心中最友善的外國第一名。
反觀馬政府上任迄今近五年,台日漁權談判僅舉行一次。2008年馬總統上任不到一個月在釣魚台海域發生「聯合號海釣船」事件,當時行政院長劉兆玄甚至說出「不惜一戰」。四年後馬總統連任不久,七月初保釣人士前往釣魚台宣示主權,政府海巡署派船保護,結果保釣人士拿出的竟然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五星旗。八月初馬總統拋出「東海和平倡議」,但隨後我國公務船再次補給香港保釣人士登上釣魚台,他們口中喊的卻是「釣魚台是中國的!台灣是中國的一部份!」而馬總統一方面提出和平倡議,另一方面又有上述明顯不一致的作為,且讓外界有台灣與中國合作的錯誤印象。
民主進步黨在釣魚台事件上的立場從執政到在野始終如一,就是強調領土主權、和平外交解決、避免衝突擴大、台日外交優先、捍衛台灣漁權、台灣不與中國合作。為了避免誤判造成失控,民進黨呼籲相關各造皆應冷靜以對。因此對於日本政府最近宣布將釣魚台國有化的決定,我們認為此舉只會激化區域情勢緊張,無助區域穩定,我們呼籲馬政府應嚴正與日本政府交涉。同樣地,中國擅自將台海劃為其領海基線,卻未見台灣馬政府嚴正抗議,加深了國際社會認為台灣屬於中華人民共和國一部分的印象,民進黨也敦促馬政府嚴正向中國進行外交交涉,確保台灣主權與漁民權益。
在南海爭議上,民進黨執政時期曾提出「南沙倡議」,如今依然是堅持台灣在太平島的主權,但呼籲各造和平協商共同行為準則、維護公海航行自由。台灣應該積極與相關各國進行諮商,不應被排除在東協對話機制之外。民進黨也要求馬政府對於中國擅自在南海諸島設立三沙市,將太平島劃入三沙市行政管轄的舉動,展現堅定捍衛主權的行動,不要讓外界認為馬政府默認中國與台灣在南海爭端上合作。
這就是民進黨認為台灣應該在亞太安全變局中扮演和平與穩定力量的明確主張!我們很清楚是站在主權、和平、穩定、對話、漁權以及不與中國合作的這一方!
民進黨中國政策的戰略思考
民進黨曾經執政過,如今雖然在野,但仍致力建構一個符合台灣國家利益、確保台海和平互動、促進區域情勢穩定的中國政策。民進黨最近正針對中國即將進行的十八大權力接班與後續的經濟、社會與人權挑戰舉辦公開論壇(Open Studio)的討論,未來也會深化與中國「庶民社會」的對話,全面並深入的了解中國。
更重要的是,未來民進黨對於如何因應「崛起中國」的討論與決策,絕不會只是建立在選舉考量或是國內政治思考,而是會將上述亞太區域戰略情勢的變遷納入,同時尋求與美、日等國的對話協商,讓台灣成為亞太區域安全防護網的關鍵重心。
面對中國新領導人接班後的不確定性,以及潛藏在中國經濟與社會底層的不安變數,民進黨認為台灣與亞太國家都應該抱持更為謹慎、冷靜與全面的態度來因應變局。用對話代替對抗、以和平化解衝突、用民主決定未來!
再次感謝主辦單位的邀請,也預祝大會順利圓滿成功,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