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主席蘇貞昌今(2)日擔任民主進步黨「Open Studio」系列二第四場「面對中國人權」研討會主持人。蘇主席致詞表示,過去30年,中國改革開放後經濟快速發展,但在經濟快速發展背後,中國人權卻在扭曲、僵固的家父長體制下,受到極度不公平的壓制。他表示,許多中國觀光客到台灣,感受到台灣人的熱情與善良,但台灣人的這個特質背後意味著包括對人權的尊重等更深遠的基礎,正是這些基礎醞釀出台灣人有這樣的特質。
民進黨主辦「Open Studio」系列研討會,探討包括青年問題、認識中國,以及台灣的制度改革和經濟發展等課題。今天的「面對中國人權」是過去四週「面對中國」系列的第四場,蘇主席邀請中國民運人士王丹分析中國人權的展望;政治大學國關中心助理研究員陳至潔說明中國人權發展現況;資深政論家林保華分析香港政治發展;中研院法研所副研究員廖福特講述中國與台灣關係的「人權化」。
「民進黨必須積極自信地面對中國」,蘇主席說,過去台灣談中國就只有談政治的中國,或只認識共產黨的中國,或只有國民黨教導的歷史地理課本裡的中國,但是中國很大、變化很快,民進黨不應該只有片面、表象的了解中國,而應深度、全面地了解中國,「了解經濟以外的中國,了解庶民的中國」。
蘇主席說,同一件事情有許多面向,如果從文學角度看,可能過於鬆軟;從政治的角度來看,只看到權謀和鬥爭;從經濟的角度來看,只有數據、數字;這些其實都不夠完整,「應該全面來觀察」,尤其民進黨要守護台灣,就要知己知彼,全面了解中國。
他表示,過去三場研討會,討論中國政治、中國社會,和中國經濟等面向,今天則就中國人權狀況來談。他說,30年來中國改革開放後,經濟快速發展,大家看到光鮮亮麗的一面,尤其沿海的城市,有些變化之快,簡直和歐美的大城市一樣,但人們也看到,在這些大城市背後的一些鄉村、農村,三十年來從沒改變與進步。
他說,在中國經濟快速發展背後,卻是扭曲、僵固的家父長體制下,極度不公平地壓制人權,「中國是以經濟發展就是壓倒一切,經濟發展就解決一切,GDP代表一切,所以有人說這是『帶血的GDP』!」他表示,許多中國觀光客特別感受到台灣人的熱情與善良,其實台灣人的這個特質背後,其意味著長遠的基礎,原因在於台灣長期以來建立的、運作良好的民主制度,定期的選舉,以及相對獨立的司法,還有保障言論自由及對人權的尊重,這種種體制運作後面,加上相對發展比較高的經濟,才能醞釀出台灣人民這樣的特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