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政協、人大兩會目前正召開會議,當外界均將焦點放在中共高層人事更迭時,民進黨智庫昨(4)日邀請前國安會諮詢委員、現任中經院第一所所長張榮豐以中共財經決策過程為例,分享他透過和中國各階層決策人士的訪談所歸納出的中共決策過程。
中共的決策過程被稱作黑盒子作業,尤其是換屆過程中政治權力的傳承。但在具體的政策決策方面,中共又是如何進行?張榮豐認為對中國的交流不應侷限在中共涉台單位,而應多元接觸民間社會及專業人士,他強調,任何名義的交流都應以台灣為主體,「為我所用」才是目的。張所長也認為應走出小道消息式的印象中國與神秘中國,從組織及決策過程的角度客觀地認識真實中國。不過,儘管中國的決策過程看似嚴謹、有序,但現階段的中國,人治取代法治、以黨領政仍是各決策領域的不變方針。
中國事務部主任洪財隆表示,中國事務部從二月起即針對中國發展「廣東模式」或「重慶模式」模式的相關爭論、逐漸浮現的大國外交,以及庶民中國的現況,舉行一系列座談。
特別是二月底舉辦「臨界點上的中國——China 3.0」沙龍座談,是由中國部主任洪財隆在個人臉書上發出邀請,是體驗社交媒體的連結及動員參與力量的一次嘗試。
而在未來的兩場座談會中,三月十一日,中國部將邀請筆名司馬文武的前國安會副秘書長江春男擔任引言人。儘管中國內部問題日益嚴峻,但中國不僅未發生危及政權的動亂,甚至仍維持亮眼的經濟表現。「中國到底做對了什麼?」,司馬文武將從此一問題反向思考,分享他對中國人才選拔制度的研究心得,以及他對中國的最新體驗。三月十八日,曾身為在中國的台籍學生、台籍教師的李政亮博士則將從改革開放迄今的官場小說說起,透過庶民角度深刻理解中國政治社會的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