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進黨主席蘇貞昌美國時間13日出席由美國兩大智庫布魯金斯研究院(Brookings Institution)與戰略暨國際研究中心(CSIS)合辦的座談會進行專題演講,包括美國副總統辦公室、國務院、國防部、財政部、日本大使館、中國大使館、菲律賓大使館等都派員參加,許多重要智庫包括CNAS、RAND、Stinson Center、Heritage、AEI等學者專家也到場參與。蘇主席演講後回答現場專家學者與媒體的提問,問答內容如下:
提問一、史汀生東亞計畫主任容安瀾(Alan Romberg)提問:上次大選時,民進黨在兩岸關係採取的立場就是1999年的台灣前途決議文,也不排除要和中國發展正常化的關係,您似乎是支持這樣的觀點,但是這樣的觀點在上次的大選中,中國顯然認為還不夠來支撐未來跟民進黨如果重新執政後進行相關的互動,如果中國不支持這樣的觀點,為何您會認為這樣的立場能夠得到他們的接受?
蘇主席回答:
我在剛才的演講中提到,民進黨的核心價值是1999年台灣前途決議文,這我們不會放棄,因為這是絕大多數台灣人民的共識,因為台灣是主權獨立的國家,這是個事實。
但我們是開放的態度,我們也抱持著善意來和中國互動,但中國如果一定要台灣放棄主權,一定要台灣承認是中國的一部分,這是他的要求,我們不能接受。但哪怕是如此,以過去我們的經驗,如剛才我所舉的例子,就在我擔任行政院長時,台灣也是有跟中國互動,包括包機的達成等等,我們也希望中國能夠認清這個事實,不要一直逼台灣,非得承認台灣是他的一部分不可,這是與現狀相違背的事。
現階段的狀況是,台灣不是中國的一部分,請中國不要改變現狀,而我們也不會改變現狀,我們也不去挑釁他,他也不要來折騰我們,那我們應該是好鄰居,大家應該好好相處,這對彼此都是好事。
中國很忙,他有很多事情要去忙,兩邊人民現在有許多互動以及貿易往來,我們可以和中國做任何買賣,但主權是不賣的,所以我們還是抱著善意與中國互動。中國是個大國,他應該有很大的肚量,很寬的態度,也知道區域的和平穩定他應該負起責任。台灣還是會繼續展現所有的善意,希望中國不要逼人到絕地,因為這也違背絕大多數台灣的民意,相信中國還是往尊重絕大多數台灣民意以及國際社會的期待這方面來走。
提問二、國會研究中心資深研究員簡淑賢(Shirley Kan)提問:面對中國的軍事威脅,民進黨國防藍皮書所主張的國防政策是為唯一針對中國的這樣的軍事威脅設定?還是自我防衛能力的建立主要是著眼在嚇阻中國的軍事威脅,來強化台灣的自衛能力?
蘇主席回答:
台灣要有自我防衛的能力是天經地義的事,任何一個國家都一定要有國防,台灣的國防是要來保衛國家的主權、國民的安全以及人民追求幸福快樂的機會,跟保有國家價值的最必要手段。
國防預算對台灣是很沉重的負擔,因此馬總統在選舉時承諾國防預算要增加到3%,現在只有2.1%,比民進黨當初執政還少很多,可見這有一定的困難。不過,我們在想,台灣要花費巨額的經費來維持最起碼的自我防衛,不是針對中國,而是因為只有中國針對台灣,這是很不得已的事,我們縱使有再多軍購、再多的軍備也打不過中國,我們也沒有要想跟中國打仗,我們只是要讓任何一個國家想要併吞台灣、侵略台灣、吃掉台灣的時候,一定要付出代價,這是我們最後的決心,也是我們最大的決心。
我們不針對任何人,我們只是要保有生存的機會,以及維持我們最起碼的價值,因此,我很感謝美國根據台灣關係法第二條第二項,三十幾年來提供台灣防衛性武器,所以我們很期待做為共同價值認同的民主國家,包括美國,能夠繼續給台灣自我防衛的機會與能力。
同時,今年二月我出訪日本時,也和日本朝野政治領袖,智庫領導人以及學者專家交換意見,日方也非常擔心區域穩定的破壞。過去東亞地區相對於地球其他地區比較和平穩定,正因為有這些認同民主、自由、人權價值相同的國家之間長期共同合作,包括美國、日本、南韓、台灣,我們希望這個地區繼續維持和平與穩定。我們期待向中國這麼大的國家,他的影響力愈來愈大,其實不必用一千顆飛彈對的台灣,中國要贏得台灣的民心,不是用飛彈,而是善意,我們非常期待,如果當中國不用武力對付台灣時,我相信台灣可以省下很多錢,發展其他需要發展的事,我們期待有一天可以很自由放鬆,和其他國家一樣活在沒有恐懼、沒有威脅的生活中。
台灣人非常善良,非常愛好和平,中國很多觀光客來台灣,他們盛讚台灣人的熱情善良,中國的雜誌、周刊也一再報導,台灣最漂亮的不是阿里山日月潭,而是台灣人民的善良,像這樣小小台灣,這麼善良愛好和平的台灣,中國作為一個大國,何必用這麼多飛彈對著台灣?為了保有我們和平善良、保有祖先遺留下來,保有我們是世代代子孫繼續發發展的機會,我們只有繼續負擔沉重的軍費負擔,民進黨會展現這種防衛的決心與能力,雖然辛苦,但我們知道自由不是免費的(Freedom Is Not Free),所以我們會付出我們最大的能力來保有我們最好的生存與發展機會。
提問三、中天新聞記者臧國華提問:去年總統大選前任主席蔡英文去訪美時,被部分美國人士認為或是不相信他有能力因應中國的互動與持續維護台海穩定和平。在您這次訪美行程中,是否也感受到同樣的挑戰與壓力,又如何能說服他們以及消除他們對民進黨這樣的疑慮?
蘇主席回答:
其實她是一個相當有能力的人,在處理兩岸問題上也很有經驗,而在整個選舉的過程中與美方可能有誤會,我也希望不會再發生。
而我個人認為,民進黨在處理兩岸關係上,是符合台灣人民的最大意願和最大期待的。連馬總統在去年總統大選時,最後所說的其實也是和民進黨一樣,亦即台灣的前途要由兩千三百萬人民決定。但是在選後,才又有他的特使跑到中國去,提出「一國兩區」的說法,相信這樣的說法如果在選舉時候提出來,他一定不會當選。
所以我們的態度是始終一貫的,我們用這樣的態度,讓我們的朋友相信,我們是有誠意的,同時我們是不會變的;我們不會在這裡說一套,到了那裏又說另外一套。至於我和美國朋友這幾天交換意見,我相信彼此都非常坦誠,他們也感受到我們對於自己堅持的價值而不放棄,對於善意並有意願要處理兩岸關係。而我這一年來一再表示要與中國加強互動,不僅是在黨政機關,還要在公民社會透過各種層次,引進公民的力量讓我們了解中國,不是只有民進黨內關起門來了解。同時也跟中國多一點互動,所以這段期間有許多中國的學者或是相關的官員,到我們民進黨中央黨部與智庫來拜訪,在我們所舉辦的相關研討會,我們的重要幹部也與他們同台,大家一起交換意見。
如同我剛才的演講裡面所說的,更多的互動對話、更少的誤會,台灣與中國彼此都了解,要往正面的方向發展,而不是彼此互不往來、針鋒相對。這都無益於改善彼此的關係,而改善關係是兩邊人民最大的福祉。我相信,我們會往這個方向來做。這段時間以來,人民看到民進黨始終一貫的態度,並且看到我成立中國事務委員會與中國事務部,都贏得很大的支持。我想我們還是站在台灣最大多數的主流民意,我們也期待國際上的朋友們,看到我們所做的,能夠更了解我們更加對我們有信心。
提問四、自由時報記者曹郁芬提問:當您在華府訪問的同時,國民黨榮譽主席吳伯雄也與中國的國家主席習近平進行對話,中國一直想把台灣鎖進「一個中國」的框架裡面,民進黨對此是否表達憂慮與擔心?未來民進黨重新執政,您認為要如何處裡來自中國要求兩岸政治對話的壓力?中國如果想要把台灣鎖進一個無法挽回與改變的框架裡面,民進黨未來要如何因應?
蘇主席回答:
民進黨認為兩岸的互動就是堅持民主決定,台灣堅持民主的體制、過民主自由的生活、未來民主決定。至於兩岸之間的互動應該是經由自由與彼此之間對等的方式。而且是政府對政府,而非政黨對政黨的利益交換,所以如果是您剛才提到的吳習會,是以政黨對政黨的方式,且不受國會監督,這就不是正常的方式。
未來中國一定不會放棄要把台灣鎖進「一個中國」的框架,這是它始終不變的態度,但正如同它始終不變;民進黨始終不變的是,我們絕不願意被它鎖住「一個中國」的框架中,我們也絕不承認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如果從台灣的民意調查來看,台灣絕大多數的民意也都不認同「一個中國」,所以連馬總統都不敢講要和中國做政治協議。我相信中國對台灣越施加壓力,台灣就跑得越遠,就像海灘之鷗,你不去抓它彼此還可以和平相處;如果你硬要抓,鳥就會飛走。所以我相信未來也是如此,台灣人民最珍惜的就是民主自由,中國如果想要贏得台灣的民心,它要越往民主自由發展,才越有吸引力;而越用強勢與威脅和政治力,就越沒有吸引力。民進黨還是站在主流民意的這邊,還是會努力這樣做。
提問五、約翰霍普金斯大學中國研究教授卜道維(David Brown)提問:我對於您在Brookings用英文演講感到印象深刻,您剛剛在演講中提到民進黨的一些基本原則以及一些新的做法與堅持,我也了解到您剛剛提到的和解與一些穩定的作法、務實的說法,讓我感覺到民進黨對於未來是有希望,有助於化解兩岸在認知上的落差。我的問題是有關於民進黨執政時的情況,您剛剛提到民進黨的兩岸政策始終是一致的,在陳水扁前總統任內的確也有一些正面的部分,但是也有一些特別是試著從國內政的角度所引發的作法,也引起了台灣對外關係的緊張,您在這樣一個過去的經驗裡面未來的民進黨是否學到一些教訓,未來民進黨如果重新執政,您是否能夠保證像過去類似那樣的狀況不會再發生?
蘇主席回答:
確實過去民進黨所做的有些需要自己檢討,如此才會往前進。過去我們有一些政策被國內選舉以及國內政治所以引導,我認為不能只把焦點放在這裡,我在黨內的重要會議,以及在國內外的演講也一再強調,台灣不是自己存在的,我們做任何的事情,也要考慮到我們的朋友,我們不能給他surprise(意外)。我們在做任何的事情,都要有一貫的做法,需要更注意到我們在整個大環境中的位置與處境。所以我剛才提出來,是否能對於過去所做的一些是否有更超越的作為,同時過去那些讓朋友們不放心或是意外的作為,都應要有改正的地方。
堅持一種價值與堅持一個核心利益,是不用一直重複闡述的。因為只要堅持,就可以用行動表現,讓別人知道你的價值與堅持;而不是用各種方式讓朋友與周邊產生誤會與緊張,我不認為這樣是好的。
就如同我剛剛的演講所說,我是個相當堅守價值,更是個務實的人。我過去30年的從政經歷,我從未放棄我的原則,也始終讓我的朋友與支持者相信我所堅持的原則,不會讓他們覺得對我不放心,未來民進黨絕對要多贏取別人的信任、多贏得支持者的支持。尤其在兩岸沒有足夠信心的情形下,如何能夠在彼此了解彼此的堅持,但如何尋求讓彼此和緩,讓事情往善意發展,應該是兩邊都應該努力做的事。民進黨不會放棄自己的價值與立場,但也試著會往好的方向努力。
提問六、前AIT處長,卡內基和平研究院副會長包道格提問:您剛在演講裡也有提到台灣應該要盡量推動與其他國家簽署所謂的自由貿易協議,還有包括如何促進產業的調整,若民進黨執政以後如何真正促進台灣經濟成長的來源,進一步真正促進台灣經濟成長,特別是與其他相關國家來比較?
蘇主席回答:
民進黨做為一個要再執政的政黨,作為一個負責任的政黨,我們不是只會罵國民黨,也不是只有等對方做不好而下台,我們是要提出更好的政策,把他比下去。而做為一個和國民黨競爭的政黨,他若做不好,當然有利於進黨與其競爭,但站在為台灣好的立場,我們不期待國民黨的執政表現差。
所以在過去的一段時間,執政黨做不好的地方,民進黨還提出許多應對政策,就經濟方面,我們提出有感經濟,其中包括十三項各方面的經濟做法,很可惜的是,執政黨並未採用。
若未來民進黨有機會執政,可以參照過去民進黨執政時期的成績,包括GDP成長率比現任政府執政下高出很多,而當時的失業率也比現在低很多,我認為,台灣最重要還是應該走開放路線,台灣有很多產業必須進行整體結構調整,台灣應該改善政府有些機關冗長沒有效率的審核程序,以至於對外資沒有吸引力,就連這次美僑商會發表的白皮書裡也提到許多觀點是很有見地的,白皮書裡也特別提醒馬總統,若馬總統在僅剩的時間裡,不在一年內改正他的經濟做法,相信他很快會成為跛鴨總統。對於美僑商會提出很多的觀點,都點出台灣問題所在,台灣在很多方面都應該要大大改革,民進黨若有機會再度執政,從過去紀錄可以做為是未來的保證,相信我們會做得更好,但是我們現在還是期待馬總統現在就能做好台灣的經濟,這樣對台灣的人民才是最大的福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