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進步黨黨主席蘇貞昌,今(18)日受邀為政治大學公共行政學系主辦的行政領袖種子營的學員們進行專題演講,演講題目為「應變」。蘇主席與學員們分享30多年的從政經驗,結合時事議題,勉勵尚在高中階段的青年學子們,在即將面對的求學、人際關係以及生涯選擇上做好萬全準備,才能清晰冷靜的去「應變」,就如同今日參與行政營的各位,將來可能進入公部門或是私人單位,在面對公共議題和大眾服務時都需要保持進取的心,來應大眾之變、應社會之變。
蘇主席在演講中提到,在他學生的時代還是戒嚴體制,青年學子只能參加由救國團舉辦的樣版活動,不能討論政治、社會議題,也無法從事公共服務;但是,「該做的還是要做!」蘇主席強調,為了實現公平正義、服務眾人以及照顧弱小,當時的人必須有所犧牲,為了民主去衝撞體制,也才能將權利由少數人的手中釋放,由民主的程序去制訂政策,重新達成資源分配。蘇主席舉公共建設為例,闢建停車場時的選址、規畫是一種資源分配,而公設裡的無障礙設施以及弱勢保留就是一種正義,這也就是大學內公共行政系所的重要性,發揮所學實踐理想。
「增強能力,才能讓理想變實際。」蘇主席勉勵學員,像是縣市首長也有能力的差別和好壞,從民意調查中可以略知一二;而自己能做的就是多方面的涉略開展自己的視野,並在自己的專業領域上精通,找到自我的立足之地。蘇主席也提到,這階段的年紀是學員們最富有正義感的時候,不要忘記此時此刻的信念,這將決定你未來的價值;同理可推在公共領域的工作也最需要的是正義感和同理心,太多的政治人物出身權貴,缺乏基本的同情心和群體的想像,這都會受到人民唾棄,好的領導者價值、信念和能力缺一不可。
針對記者問到苗栗縣大埔拒拆四戶傳出今天將強制拆除一事,蘇主席表示,大埔事件前後凸顯的是政府言而無信,對於弱勢者沒有同理心,這樣暴力的政府不但讓人失望,也令全國民眾憤怒,希望當初承諾的,無論是當時任行政院長、內政部長,現在任副總統、行政院長的相關當事人,能夠遏止這樣人神共憤的事情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