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進步黨今(9)日舉辦第五次中國事務委員會,會後由蘇貞昌主席親自召開記者會公佈「2014對中政策檢討紀要」,並發表談話如下:
國人同胞、黨內同志、各位媒體朋友:
面對中國,是台灣不分政黨、跨越藍綠的共同課題。我要特別感謝中國事務委員會委員們的支持,以及來自學界、公民團體,包括不同政黨朋友的參與及建言,在經歷半年,600多人廣泛、深入討論後,我們提出了扎實而具體的對中政策檢討紀要。
這是民進黨第一次嘗試建立常設性的黨內平台,透過邀集領導幹部,且藉由擴大會議,由下而上,廣納意見,並讓公民團體參與黨內對中國政策的形成過程。做為黨主席,我希望藉由這樣的形式,讓民進黨的中國政策不是黨內關起門討論,不是選前才來因應,而是藉由長期的意見溝通,引進社會力量,讓思考更周延穩健,也讓政策更貼近民意的期待。
「2014對中政策檢討紀要」是集合黨內幹部、學界精英、公民團體等眾人努力的共同成果,或許無法滿足所有人,但可以看出民進黨面對問題的認真、回應社會的努力,以及與時調整的態度;我們清楚認知本黨的核心價值與基本立場已是當前台灣主流民意,又深刻體認,民進黨對兩岸之間的各項新生事務,必須有靈活的政策因應,讓兩岸交流的不利因素降低,互利因素增加。
與以往相較,此次紀要顯示了幾個特點:
- 更自信:我們要更自信積極的參與,鼓勵本黨的智庫與地方執政縣市與對岸進行智庫與城市交流。
- 更周延:我們認為在既有的現實基礎上,兩岸經濟應該持續往來,更要保持差異與技術領先的經濟發展策略,以確保台灣經濟的主體與優勢性;針對不同的利益,政府要平衡兼顧,要為台商與本地企業爭取公平的競爭環境,更要保護兩岸經貿往來下的受害者。
- 更安全:要讓兩岸和平發展,就要維持區域和平,在外交上,應強化與周邊國家及民主夥伴的連結,在國防上,要確保擁有維持現狀的自我防衛能力。
- 更善意:重視兩岸公民社會的交流,增進、擴大對「庶民中國」的理解與交往,透過法令的逐步檢討與修正,塑造讓陸配、陸生、陸客尊嚴生活、健康學習及平安旅遊的友善環境。
面對中國,我始終相信「生存是王道,民主是基石」,讓兩岸穩定發展,讓台灣經濟繁榮,把台灣建設好,把台灣的民主鞏固好,才能保護台灣的存在,才符合人民的期待。未來,民進黨將持續透過中國事務委員會,針對各個面向、日新又新的議題進行討論,這次不是結束,而是一個常設性會議,定期成果報告的開始,民進黨會繼續努力,謝謝大家。
蘇主席接受現場媒體提問,新頭殼林朝億提問今天沒有通過憲法或憲政共識的主張,會中謝長廷院長的意見似乎與主席不同,主席是否會覺得這是一個沉重的政治責任,以及您如何處理與謝院長的歧見?蘇主席表示,今天針對這個問題有很多委員都有發表意見,而今天的結論就是大家最後的共識,這不是他個人和謝院長的相對。蘇主席說,他一直認為這些可以繼續深入討論,這也是中國事務委員會繼續要做的事。
中評社鄒麗泳提問中國事務委員會的會議中,除了憲政共識沒有達成共識之外,委員會最後對中國的政策是否已有雛型?蘇主席表示,整個今天通過包括現狀的分析、共同問題的看法,以及最後提出的策略和主張,針對所有相關問題都有清楚的紀錄。
聯合報鄭宏斌提問,今日馬英九總統在台南公開宣示支持讓陸生納入健保,因為陸生都很年輕所以對健保財務有幫助,中國事務委員會今日是否有討論到這一點?蘇主席表示,中國事務委員會支持給來台的中國陸生更善意的對待,這是今天的決議,而不是從對財務有幫助的小角度來看事情。
中央社蘇龍麒提問今日聯合晚報報導蘇主席要派駐美代表吳釗燮以及陳明通老師赴美、中溝通意見,請問主席有這樣的規劃嗎?蘇主席表示,我們從沒有說要跟中國任何溝通意見,也沒有要派誰去跟中國溝通,並沒有這種事,但他相信中國對今天中國事務委員會的共識每個字都很關心。而吳釗燮本身就是本黨的駐美代表,今天通過的共識各方都非常關切,吳駐美代表也會把今天通過的會議等等傳遞給美方,讓美國第一時間了解本黨今天的共識,這本就是吳駐美代表的職責。
蘋果日報記者提問今天的結論並沒有出現凍結台獨黨綱,或新的決議文,黨內因此出現結論過於保守的質疑,請問主席的看法?蘇主席表示,我們當年主張台灣是主權獨立的國家,不隸屬於中華人民共和國,任何現狀的改變都需經過全體台灣人民公民投票同意,現今國號為中華民國等等,這些決議都是經過時間的淬煉所產生。而現在召開中國事務委員會以及擴大會議的目的,就是要在過程中納入各方的聲音與意見,其中包括國民黨人士與中國各方面的意見。蘇主席強調,我們不是關起門來開會,而是廣納各方意見,這一路走來我們獲得更多數民意的支持,讓我們對今天的結論更加堅定而且更有自信,但是兩岸關係日新月異且與以往不同,包括兩岸之間人民往來交流數量更大、而且經貿活動更多,新衍生的事物也增加許多,這都讓民進黨必須更靈活的應對。這就是我們今天所得到的結論:堅定的更堅定、靈活的更靈活。
<歡迎下載連結文件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