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進步黨主席蘇貞昌台北時間25日凌晨(倫敦時間24日傍晚)在倫敦大學亞非學院發表英文演說後,開放在座來自各國的學者專家及青年學生問答。現場問答內容如下
第一個提問人詢問蘇主席來歐洲,除到倫敦大學亞非學院(SOAS),是否也走訪其他國家?達成哪些其他任務?蘇主席回答:這次來歐洲時間稍短,他用六天時間造訪包括柏林、布魯塞爾和倫敦,明(25)日就要返台。他感謝三個國家的朋友接待,沿途看到歐洲朋友重視台灣,支持自由民主人權,像今天上午拜訪位於倫敦的國際自由聯盟(LI),感謝LI對台灣和民主長期的支持,譬如去年台灣發生馬政府濫權監聽國會的爭議,LI當時在瓜地馬拉年會就通過決議表達嚴正關切,後來我們也成功於今年初推動通訊保障的修法工作。
另一方面,蘇主席說,他把台灣的政情與民進黨的主張告訴歐洲朋友及相關人士,在造訪的三個國家也見到了一些重要人士,但基於政治敏感和彼此的信任,不便於公開他們的身分。蘇主席說,畢竟他代表在野黨而不是政府做宣傳,歐洲朋友非常樂於傾聽反對黨的意見,不過他出國也不特別去講我們政府的壞話。事實上,歐洲朋友都肯定民主的台灣在東海、南海緊張之際,確實發揮了重要的力量,歐洲朋友也關心2014年的選情,以及2016民進黨能否重返執政。
第二個問題詢問蘇主席稱,自由的台灣吸引了許多外國人想去居留,事實上也有愈來愈多東南亞或中國的新住民移居台灣,民進黨對愈來愈多外國人遷居台灣的看法如何?對此蘇主席說,台灣從威權到自由、民主才27年,經過兩次政黨輪替,應該是真正的民主。但台灣吸引人的不只是民主,還有美麗的環境與多元文化、美食、注重對人的照顧,以及人民的善良等。蘇主席說,現在台灣有43萬人以上來自中國或外國的人口,數量超過台灣的原住民族人口,事實上和一些主要國家相比,台灣的移民法令其實相對算寬鬆,社會也很友善對待外來移居者,「台灣沒有排外的現象」 ,台灣作為一個海島國家很能接受移居者。蘇主席說,民進黨的政策一向是持開放和包容路線,這體現台灣社會的特質。台灣的包容和善良可以全民健保為例,即使富有的大國都沒有像台灣做到的普遍照顧,即國民雖然收入不同,繳交不同的保費,卻享有同樣的照顧,這在世界各國並不多見。
第三位提問學者稱,他認為台灣已是事實上獨立的國家,因此詢問民進黨是不是應在憲法上進一步採取作為,讓台灣的憲法更貼近獨立的現狀和事實?蘇主席回應,台灣有自己的軍隊、選自己的國會議員和總統,也發自己的護照,確實已是獨立國家。至於台灣的憲法,由於現行的憲法運作上沒有太大困難,修改憲法反而很困難,需要國會四分之三的席次,即需要整個社會很大的共識,這反而非常難。他說,事實上民進黨目前沒有修改憲法的規畫,現在是希望世界各國來重視和承認台灣,這點才重要。同時,民進黨現在更關心如何提升政府效能、如何增進人民的幸福,既然憲法沒有妨害台灣是主權國家的運作,而民進黨1999年的台灣前途決議文已經清楚說明,就是我們是主權國家,依憲法國號叫中華民國,「政黨競爭現在要比較誰最能幹,誰能創造人民幸福,這點最重要!」
第四個提問的歷史學者詢問有關台灣北藍南綠的現象,建議民進黨未來在北台灣選舉時多聚焦有關城市公共建設的政見。對此蘇主席回應,從歷史地看,其實以前南台灣是國民黨的鐵票區,後來南臺灣縣市多轉為支持民進黨,這都和政策有關。譬如民進黨最早強調照顧農民,在縣市層級與中央執政時,都率先推動老農津貼,這和國民黨被認為比較照顧軍公教、忽略農民形成對比,因此在南部縣市導致了選民結構的改變。至於北台灣的選舉,蘇主席以他擔任縣長的經驗為例說,台北縣因外來人口多,過去又住得破舊,包括生活照顧和交通都不便,因此縣市長提出照顧他們的方案就很重要。蘇主席認為南北施政確有各自重點,譬如他擔任屏東縣長時率農民到台北賣水果,在台北縣長則開闢新的高科技園區和大學城,「政策固然一個個地方有不同,但為人民做事、符合人民期待最重要!」
第五個提問的研究生請蘇主席說明他擔任民進黨主席一年多來的成績,以及若要繼續領導民進黨,蘇主席要提出甚麼樣的政見?蘇主席回應,雖感謝提問人做球讓他宣傳政績,但在今天這樣難得的研討會上,他不好占用太多寶貴時間於此題目。蘇主席舉三個黨主席任內成績為例,首先是他上任後成立民進黨駐美代表處。由於台灣與美國的關係非常重要,民進黨在執政前一度有駐美代表處,執政後卻沒設,事實上美方非常想知道並確認民進黨的每個想法及聲音,因此在經過非常多的努力準備後,加上他去年赴美得到台灣鄉親捐錢,一次湊足成立並運作駐美代表處兩年的經費。美國方面覺得民進黨現在有駐美代表及代表處的運作,是非常好的事情,這也象徵民進黨非常重視與美國的關係。
第二個例子是在與中國關係的事務上。蘇主席說,台灣和中國的關係重要、複雜而敏感,過去民進黨沒有好好坐下來檢討和討論,所以他上任後召集組成中國事務委員會,並另外召開九次的擴大會議;這是民進黨第一次大規模地、認真、嚴肅面對及討論中國問題,且不只是黨內討論,還邀國民黨的蘇起、趙春山等,甚至中國民運人士、中國在台學生、國外的朋友一起參與。我們傾聽不同意見,聽取他們的批評,在會議運作八個月後產出對中政策檢討紀要,說明本黨的兩岸政策和主張。
「許多成績這裡不一一贅述」,蘇主席舉的第三個例子是民調的改變。他說,過去台灣的政黨結構是藍大於綠,民進黨長期追蹤顯示,僅2001年上半當時國民黨分裂,民進黨成為立院最大黨時,民進黨的支持度大於國民黨。第二次是2004年下半年陳水扁前總統連任成功後,民進黨支持度大於國民黨。然後就要到2012年底,兩黨支持度打平,乃至於2013年的4季民調,民進黨支持度都贏國民黨,而且是穩定的領先並且拉開,「這是歷史上不曾出現過的」。也因為行情看好,所以這次縣市長提名在很多地區很多人出來競爭,「讓我很頭大」;「因為看好、很多人出來搶」但我們一定要小心,因為選情也有可能變不好。
蘇主席強調,現在全黨贏得2014最重要,光是提名作業就忙不完,所以他沒空、沒時間想黨主席選舉的事。目前全台各縣市已經完成提名十個縣市長候選人,回國還要繼續忙碌其他各地的提名與輔選工作,「也許屆時會很熱鬧,不像國民黨選主席時經常只有一個人。」
第六個提問人詢問民進黨對於釣魚台歸屬的主張,蘇主席回應,釣魚台主張非常清楚是屬於台灣的,民進黨的主張就是釣魚台是屬於台灣的。
第七個提問人提及她父母在1960年代懷抱著恐懼離開台灣後,在美國一直以來都是支持民進黨,但這十年有部分台美人懷疑民進黨是不是和國民黨一樣是天下烏鴉一般黑?對此蘇主席表示,謝謝她的父母長期支持民進黨,身為黨主席他很抱歉沒有讓他們滿意。他說,很多台美人出錢出力,譬如去年民進黨成立駐美代表處,就是很多台美人把辛苦賺來的錢慷慨捐獻,民進黨有做不好的地方要檢討,並且更努力。蘇主席引用最能體現在國外思念台灣故鄉心情的「補破網」歌詞:「看著網,目眶紅,破甲這大孔;想要補,無半項,誰人知阮苦痛。今日若將這來放,是永遠無希望,為著前途弄破網,找傢司補破網」,強調不論對抗外來的壓迫或要實現改革,大家無論如何絕對不能放棄,做不好的也要勇於檢討。
第八個提問的名中國學生說,按他的理解台灣確是主權國家,希望民進黨把過去推翻國民黨專政發揚擴大,是不是可以把追求台灣共和國的黨綱換成促進整個大中華的民主化?讓1989在中國沒成功做到的事,由民進黨在整個大中華廣泛推廣民主自由,讓更多人享受到民主自由?對此蘇主席表示,台灣已是主權國家,現在最重要的是建設國家而不是再喊獨立, 就像我是男人已經是個事實,不用一天到晚喊我是男人,或因為別人的看法來懷疑自己是不是男人。畢竟別人對我的看法並不影響我是個男人的事實,別人有別人的看法,但更重要的是你要有自信!
蘇主席說,我們不會去修改台獨黨綱,既然不需要,那一天到晚來逼我們去談那件事,這樣有比較好嗎?他說,我們希望得到其他更多人的承認,但在此之前他們也沒有說我們是中國的一部分。確實,因為我們的存在,給中國、給香港,或您所說的大中華,「這樣少的人口及那樣的小,台灣可以建立這樣的民主與幸福」、「台灣可以,您應該也可以!」蘇主席以戒嚴時許多台灣人出國汲取民主自由的例子說,現在中國很多人出來,相信他們也把吸收到的東西都裝到頭腦裡,帶回中國,「人沒吃飽時求溫飽,吃飽想要更自由和民主,想可以決定自己的前途」,(中國和香港)有台灣可以做對照,可以替大中華留一個對照的希望和櫥窗;也許他們覺得台灣立法院打架不好,「你可以發明更好的民主,我們尊重,但台灣至少不像某些一黨專制的國家,突然國家的第二號人物消失不見,到底被機關槍打死或狗咬死都沒人知道」,「或者昨天還是最富有的人,今天突然財產不見」、「台灣絕對不會有這樣的事情」。雖然台灣在地理上是個小國,但我們不侵略、不折騰別人,只想好好存活;我們希望有國際的朋友,也希望朋友們敢承認我們是個國家。
第九個提問人詢問香港和台灣的關係,特別是近年香港民主人士與民進黨互動的密度和強度,是否某種程度影響民進黨對中戰略的鋪陳?蘇主席回應,香港被中國收回實施一國兩制後,愈來愈多香港人來台灣體驗並表達民主的渴望,香港人甚至在台灣的報紙登廣告,大動作地希望台灣堅持民主!因為他們看得很清楚,若沒有民主的台灣,香港不會有未來;事實上,人口僅七百萬的香港,近年動輒幾十萬人上街抗議,他們公開或私下與民進黨的交流很多,「我希望各界多關心香港,他們的要求不多,只希望選自己的首長,但連這樣都不簡單」「這也是為何台灣不放心、不願意讓中國統一,因為歸屬中國就會變成那個樣子」。
第十個提問的中生詢問台灣政府財政赤字的問題,他說陳水扁前總統曾想改革軍公教福利卻一度激怒藍營票倉而改革不成,面對台灣的勞保、健保可能破產,馬英九雖說要改革也遭遇反彈反對,那麼民進黨有沒有比國民黨更好的財政改革計畫?蘇主席回應,「數字會說話」,民進黨執政儘管也有赤字,但和馬總統這五年多相比少很多。他說出國在外他不願對台灣政府有太多批評,但很多改革確實需要做,馬總統也有別人沒有的條件,因為民進黨當總統時,國民黨是立院多數,民進黨每次想改革都遭到否決;馬總統當總統則不然,馬總統第一任時,國民黨席次占立院四分之三,本屆立院國民黨也佔過半席次,馬英九執政都是穩定多數,他可以做的卻可惜一直不做或做不成。
蘇主席說,他2006-2007擔任閣揆時,中央政府的一般預算努力達到收支平衡,甚至2006年還有剩餘200億、2007年剩餘800億元。這兩年不僅政府的一般預算達到平衡,還剩餘千億元,對比現在每年增加近5000億赤字,實在非常可怕,再不加以改善就會後果嚴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