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進步黨政策會執行長吳釗燮及中國事務部主任洪財隆,今天下午針對「王張會」召開記者會,並提出民進黨對「王張會」的五點意見與三個問題,吳釗燮執行長所提五點意見如下:
一、 兩岸關係正常化,以及兩岸政府間的正常往來,是民進黨的主張與追求的目標,我們對兩岸高層官員在沒有前提條件下互訪表示認同。但是在追求這個目標時,我們也必須思索,我們的付出是什麼。在一月中訪美時,美方重要人士就直言,台灣對於兩岸高層往來,不是可不可能,而是要付出什麼代價?在去年六月吳伯雄訪中,就提到一中架構,七月時馬英九給習近平的回函,也提到雙方均堅持一中原則中國定義下的九二共識,這種代價,是不是我方所願意付出的?這涉及台灣地位的重大事項,應是全民的共同決定,而不是馬英九個人的決定。尤其是國內存在爭議,沒有任何對話的情況下做這種表述,已經觸動統獨爭議的敏感神經。昨天王郁琦再度提到非國與國關係,這樣搞得台灣爭議不休,台灣不應為此付出代價!
二、 二月十一日的王張會後,雙方新聞呈現有很大落差,中方提到達成積極達成五點共識,但陸委會的新聞稿則看來似乎各說各話,出現共識的唯一時候,是在最後一段提到九二共識時。近年中國在兩岸對話中的慣常操作手法,就是片面提出共識或結論,強加於台灣一方,台灣成了「被共識」的一方,之前在南海論壇、兩岸媒體論壇中已經出現這種情況,現在又出現,可是沒看到陸委會有什麼回應,難道我方完全接受了中國片面的共識?
三、 在現階段,中國想要的,是台灣與中國進入政治協商、政治談判,既然事務性的海基海協兩會管道維持,陸委會、國台辦的管道,顯然就是提高到政治層面,因此對於這種政治層面的深水區議題,每一步驟,甚至雙方所發出的每一個字,都必須推敲,務必盡了全力爭取。但是看到馬政府只關心王張一會的虛表,卻把所有的實質全交給中國操作,沒有一個正常國家的正常政府會這樣讓步的。未來,如果中國不斷利用「二月十一日兩岸所達成的共識」為主軸向台灣不斷提出要求,恐怕這是馬政府所無法承受的壓力。
四、 王郁琦到中國之前,曾說要向中國爭取區域經濟整合的參與,陸委會的新聞稿也如此呈現,但中國的新聞稿共識的第一項,就是「著力完成ECFA後續協議的商談,完善兩岸經濟合作的機制,務實探討兩岸經濟共同發展與區域經濟合作進程相銜接的適當方式與可行途逕」,如果陸委會沒有對此共識提出質疑,台灣參與RCEP 和TPP,看起來就已經被中國放在ECFA之下了。以這點來看,台灣不只輸了面子,也輸了裡子,還輸得很徹底。
五、 在王主委出發之前,本黨再三呼籲,政府應該向中國提到兩岸協議沒有落實的部份,包括受害台商賠償、經濟犯遣返、食品安全受害的賠償、服貿協議不對等要求重啟協商,以及新聞自由和人權等議題,這些是與台灣人民切身相關的議題,但陸委會對此完全沒有著墨。我們做著這個好球給你打你還不會打,我們對此深感失望。
吳釗燮並代表民進黨向陸委會主委王郁琦提出三問:一、「王張會」後陸委會新聞稿模糊不清,但國台辦新聞稿卻以達成積極共識為題,請問陸委會:兩岸到底有無達成共識?還是台灣被共識?二、針對馬習會,馬英九不斷提到還要創造條件,請問馬政府還要創造什麼條件?付出什麼代價?難道台灣付出的代價還不夠嗎?三、到底人民關心的問題在馬政府心目中的地位為何?
另外,中國事務部洪財隆主任也針對兩岸協商與協議監督機制提出補充說明,洪財隆要求,王郁琦回國後應立即向立法院進行專案報告,並接受立法院的質詢,任何兩岸的協商與協議都應受到國會完整監督,未來也應建立兩岸協商談判的授權機制,讓立法院監督兩岸協商的機制法制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