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台灣參與「跨太平洋夥伴經濟協議(TPP)」,民進黨政策會執行長吳釗燮今(19)日表示。兩年半前馬英九說規劃台灣八年後加入TPP,今年元旦卻改口稱「愈快愈好」,「為何會有這樣的轉變?」他質疑,馬政府準備將經濟不好的責任推給在野黨,還把兩岸服貿協議與TPP掛勾,「說服貿沒過就沒有TPP,這是馬總統帶頭混淆是非!」。
中國部主任洪財隆也說,馬政府不該把倉卒通過、漏洞百出且雙方不對等、失衡的服貿協議,當成台灣加入TPP的敲門磚,這是對台灣經濟嚴重傷害的做法,民進黨予以譴責。國際部主任劉世忠說,民進黨認為馬總統在TPP工作延宕兩年,現在的大動作只是為了形塑兩岸服貿、貨貿協議不趕快通過就會影響加入TPP的錯誤印象,好讓服貿協議趕緊過關,為馬英九追求的「馬習會」鋪路。
吳釗燮、洪財隆與劉世忠上午針對TPP相關議題召開記者會說明民進黨的具體主張與作法。吳釗燮表示,與世界各國簽訂自由貿易協定始終是民進黨主張,參與「跨太平洋夥伴經濟協議(TPP)」亦是台灣應必須走的路;日前通過的「2014民進黨對中政策檢討紀要」也明載,本黨的政策主張是台灣以既有經濟協議為基礎,積極尋求與重要經貿夥伴洽簽FTA,尤其「跨太平洋夥伴(TPP)」與「區域全面經濟伙伴(RCEP)」兩大區域貿易協定,以維持對外經貿關係平衡發展。
他說,為向其他國家學習FTA及TPP經驗,民進黨多次跟美國重要人士深入討論,除了成立本黨區域經貿專案工作小組,還派團赴日、韓就其FTA經驗取經,「我們對TPP已有所充足研究與準備。」
話鋒一轉,吳釗燮指出,「王張會」時中國把服貿、貨貿及台灣參與區域經貿組織掛鉤,中國要求先把ECFA後續搞定再尋求台灣與TPP、RCEP的銜接。馬總統採取的服貿、TPP掛勾說法,就是國台辦新聞稿所稱「積極共識」的第一項,也就是說,王張會使台灣「被共識」了。更讓人擔心的是,馬總統炒熱TPP,實際上只是在推動兩岸服貿、貨貿協議,為他和習近平的會面創造更多條件。
他強調,台灣政府參與TPP有許多準備工作,政府應立即進行,讓台灣有機會進入第二輪的協商。參與TPP對台灣來說等於是一種經濟刺激,很多國家看台灣的投資條件已經慢慢落後,甚至被認為落後於越南、菲律賓,「TPP雖不是唯一的,卻是非常重要的途徑。」
劉世忠表示,馬政府召回17國相關駐外代表與經濟參事,要求參加「我國加入TPP/RCEP策略規劃研習會」,這種表面功夫無助於TPP簽署,正本清源應該給予外館人員明確指令,瞭解各國的產業結構、市場動態和相關法規,把台灣欲洽簽TPP的12個國家依經濟規模等指標予以分類,畢竟各國開放的程度、標準皆不同。
劉世忠說,台灣參加TPP最大的敵人是來自於自己,例如是否做好產業開放相關法規的鬆綁,是否針對參與TPP談判個別國家情況有所了解,來擬訂雙邊談判的策略與底限等等,TPP涉及的不是僅有外交及經貿部門,相關課程的訓練與法規調整乃是整個跨部會的事務,官僚之間不同部門的整合是非常重要的。
洪財隆說明,民進黨對於全球經濟整合採兩個角度。首先,TPP(跨太平洋戰略經濟夥伴關係協議)與經濟整合牽涉到的是國家經濟發展戰略問題,特別是對於台灣如何在兩岸關係發展的同時,也應取得對外其他國家的正常發展。再者,TPP以及各國經貿協議其談判內容也涉及到經貿自由化的問題,對於國家內部產業的衝擊和改革;從服貿簽訂這半年來,民進黨聚焦如何與國內產業政策結合,將衝擊減到最少,「本黨認為當今政府面對自由貿易協定該遵循並持續努力有以下五個方向:」
一、 民進黨要求政府應當進行產業政策的全面性評估:
二、 政府應該進行內部法制和結構改革
三、 應當擬定談判策略、談判人才的養成以及建立各國財經資料庫
四、 透過社會安全體制扶持經貿自由化下的弱勢者,加大台灣面對經貿自由化所造成外部衝擊的緩衝空間
五、 做好社會溝通與國會監督
洪財隆以韓國近年簽訂FTA的成就與經驗為例,說明本黨歸納出的兩點供政府參考並呼籲政府多做努力:一,韓國的產業發展政策如汽車工業、半導體或是文創產業皆促使面對FTA談判時更具信心;二、國際簽訂的新型FTA牽涉到的不只是關稅減免問題,更重要的是各國法規的協商與調和,以及行政程序的透明化,包含法規影響評估、國營事業競爭中立的問題。此外他還說,政府應對外解釋TPP領袖會議所宣示的原則,深入瞭解各國關切的議題,對內也應做好溝通,避免重蹈簽訂服貿協議前並未取得國內共識的覆轍。
對於記者提問「連習會」似乎也在替「馬習會」持續爭取有利條件一事,吳釗燮認為可從兩個方面來看,第一、中國在針對台灣內部統戰炒作方面,中國不只對台灣區隔執政黨、反對黨,甚至對國民黨內部也製造其矛盾;中國了解連戰與馬之間有矛盾存在,他們對連戰的接待規格很高,尤其過去馬若有話要傳遞,多透過吳伯雄而非透過連戰,這凸顯中國操作國民黨內部矛盾,而不是為馬習會創造條件。第二,習近平在連習會中談的事頗令人憂心,習雖然稱尊重台灣人民的社會制度與生活方式,但他也說兩岸同屬一個國家,解讀起來就是「一國兩制」;由於台灣絕大多數人民並不認同一國兩制,而是支持台灣為主權獨立國家,因此習的陳述並不符台灣民眾的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