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進步黨今(9)日召開第十五屆第七十四次中常會,黨主席蘇貞昌會中裁示,責成本黨立院黨團,全力透過兩岸協議監督條例之立法,落實民進黨一貫主張的建立兩岸協議民主監督機制,並堅守「先立法,後審查(服貿協議)」的社會共識。今日常會也通過成立憲政改革小組,由政策會執行長吳釗燮邀集學者專家與黨內同志,規劃相關行動方案與時程;另針對此波新民主化浪潮的挑戰,蘇主席也宣布啟動黨的改造行動,針對黨的形象、路線、政策、人才甄補,以及黨與公民運動之關係等做一徹底檢討。
今日常會首先由中國事務部主任洪財隆博士報告「兩岸監督機制法制化」,稍後出席常委們針對「新一波民主浪潮下,本黨因應作為」討論案進行討論。
蘇主席彙整常委發言後表示,學運即將結束,「現在是我們的事了」;他責成立院黨團,在立法院堅持落實「先立法,後審查」的訴求,並確保兩岸協議監督條例的立法能夠納入公民參與與國會監督的原則,「為了打破(過去)兩岸協議的黑箱程序,要訂定一個真正能監督兩岸協議的條例,而不是一個空殼條例」。
蘇主席說,從黨外到創黨,幾十年來,民進黨人追求的就是台灣的民主,這是我們的價值也是信仰,從來沒有改變。今天看到那麼多年輕朋友站出來守護台灣的民主,並帶動新一波的民主浪潮,這是大家多年努力有了成果,我們樂見民主在年輕一代中開花結果。對於有人說民進黨在這波運動中被邊緣化,或稱本黨淪為顧門口的角色,蘇主席說他並不認同這樣的說法。他表示,為避免這波運動被窄化成政黨鬥爭,因此在這次以學生為主體的運動中,我們選擇退居第二線,在背後給予協助和支援,大家各有角色分工;我們的許多努力,社會也許看不到,但同志毋須妄自菲薄,進而自我抹煞這段時間以來,許許多多黨員同志的辛苦與付出。
不過蘇主席也說,在這一波民主浪潮衝擊下,政府體制和憲政制度被衝擊,政黨也不例外,我們應該把握此次憲改的歷史動能,為建立權責相符的憲政體制預作準備,把制衡主政者的權力還給人民,而不是任由當前民選政府執意違反民意強行推動政策時,人民竟束手無策的現象惡化下去。蘇主席裁示成立憲改小組,政策會執行長吳釗燮邀集專家學者及黨內著有研究的同志,針對各界憲改意見展開蒐集,並研擬相關時程及行動方案,為推動建立權責相符之憲政制度改革做準備。
蘇主席說,民進黨深刻理解到,此次運動背後有比服貿更深層的因素,包括兩岸交流淪為少數人獲利的遊戲,以及學生對於代議政治無法呈現民意的高度不滿,和對未來的不安和社會公平正義無法彰顯的憤怒。這些長期累積的政治、社會、經濟因素,讓學生透過衝撞體制的方式,希望能夠匡正體制的弊病。
此外,蘇主席還宣示,為持續深化民主,因應這一波新民主浪潮,本黨也應勇於面對新一波民主化浪潮的挑戰,啟動黨的改造行動,對本黨的價值、路線、形象、政策、人才甄補及黨與公民運動關係等,進行徹底檢討,提出相應之改造方案,這樣才能讓民進黨與時俱進,永續發展。
另針對學運之後學生面臨司法追訴的問題,蘇主席在會後受訪表示,這次參與運動的學生表現是如此高水準,國際上都表示佩服,甚至許多人特別來台觀摩,很遺憾馬政府卻是用不符比例原則的手段面對學生,甚至發生流血鎮壓的憾事,凸顯政府處理事情的心態和手法都有許多可議之處。他說,國人甚至國際都看得清清楚楚,是因為有這些學生站出來,才即時化解、遏止一個重大的憲政危機;如果沒有學生採取這樣晴天霹靂的非常手段,結果就是國民黨以張慶忠「30秒」這種違背民主、違反民意的方式,遂行馬英九的個人意志,讓台灣陷入民選政府違逆民意的憲政危機,甚至國家因為兩岸問題陷入危機。
蘇貞昌強調,學生用非常手段即時化解憲政危機,層次更高,並保護了憲政的法益,因此民進黨堅定地認為,和國家面臨的憲政危機相比,和維護憲政體制的大是大非相比,所謂的佔領或毀損只是小是小非的問題。應該被檢討的是政府無法維護民主程序,而不是去對學生究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