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進步黨主席蔡英文今(12)日午間與黨提名嘉義縣長候選人張花冠、嘉義市長候選人涂醒哲共同召開嘉義縣市共存共榮記者會,蔡主席表示,期待嘉義縣市能夠攜手合作,加上現有嘉義和雲林的合作模式,形成「雲嘉嘉一體」的區域治理模式。 她並強調,如果在下一階段民進黨執政,也會把中央政府治理的責任下放給地方政府,希望透過相互配合與合作,讓台灣整體治理發揮有效性。
蔡主席說,政府長期以來的治理模式,就是中央政府獨大,地方則分成20幾個縣市。在中央、地方權力及權責分配比例不對等情況下,經濟的發展都由中央政府主導,也就是在工業化的發展過程中,中央政府主導規劃每一個地方的經濟發展。
蔡主席說,現在台灣的經濟發展正面臨轉型,台灣的經濟治理也必須發生改變。以前由中央完全主導,地方只負責執行的經濟、社會治理模式,正面臨嚴峻考驗。尤其在五都升格後,甚至現在的六都升格,直轄市不斷增加,地方的能量也持續在增加。為此,民進黨希望在下一個階段,在經濟治理或社會各個不同的領域的治理,應該讓地方政府承擔起責任。
蔡主席說,在現行地方縣市規劃下,每個縣市單獨執行,其持有的能量有限,單獨承擔治理的責任也有限。因此現階段必須採取的策略,就是「縣市合併」或是「區域治理」概念。但合併牽涉重大的整體政府體制,要發生改造,需要很長的時間,所以現在最快的方法,還是由地方政府採取聯手區域治理的方式,整合地方資源包括人力、財務等,藉此發生綜合效益。
蔡主席指出,民進黨在南部執政成功的經驗,就是有賴高高屏首長共同規畫地方產業、發展地方經濟,甚至許多地方必須共同面對的問題,也都一起面對。而在過去一段時間,也看到嘉義和雲林在很多地方治理上的聯合策略,他們共同的目標就是保住台灣最大的糧倉,讓過去的糧倉能夠風華再現。尤其是下一階段,農業的生產面臨重大改革的時代,希望雲嘉嘉能夠藉由「三位一體」在地方治理上發揮功能。
此外,蔡主席也期待下一階段農業改革、地方產業的提升及很多地方治理的問題,大家可以一起討論,一起解決。例如:雲嘉嘉的地方產業、人文、水利及交通網絡的問題,甚至社會安全網絡建構的問題,都不是一個單獨的縣市可以解決,尤其是雲嘉嘉是屬於比較弱勢的地方,能量有限。因此提出雲嘉嘉三位一體,期待在地方治理上挑起更多的責任。
蔡主席並強調,希望在下一階段,如果民進黨執政,會把治理的責任跟地方政府達成「相互配合、相互合作」,把多一點權力、多一點責任下放給地方政府,讓台灣整體治理發揮其有效性。
嘉義縣長張花冠說,嘉義縣市真的應該區域整合,互利共榮。在戒嚴時代背景,嘉義縣市自1982年分家,但是嘉義縣市其實在人文、經濟、交通,都擁有同樣背景。尤其在1982年嘉義縣是分治後,等於從一個小康之家,變成兩個貧戶,多一個縣政府組織,但是所有工商產業仍原地踏步,並沒有增加稅收。
張花冠說,五都升格後,嘉義縣及雲林縣在陳明文、蘇治芬兩位縣長任內,爭取雲嘉嘉合併升格,不過很遺憾,當時嘉義市人口只有25萬,所以遭到反對。張花冠說雖然合併升格的契機沒有了,但嘉義縣市長久以來,不論人文、經濟、交通都是在一起的。因此希望涂醒哲能當選市長,嘉義縣市絕對可以好好合作、成為一個共榮的生活圈,以合作代替對抗。
張花冠最後也提出未來區域治理合作的面向,包括:以高鐵太保站為核心,打造雲嘉南消費中心、以森鐵為基礎,申請世界文化遺產、火化場正面解決,合作代替對抗、營造縣市大眾交通運輸、朴子溪及八掌溪流域總合治理等。
嘉義市長候選人涂醒哲則表示,雖然現在行政合併升格沒有成功,但是至少可以功能整合。這也是他長久以來最大的一個訴求,希望透過整合,帶動嘉義市能夠發展、進步。他說,曾經和蔡主席請益,提到以前雲嘉南是農業非常興盛的地方,嘉義市是三百年第一個都市,也是雲嘉南的首都,但是因為雲林縣、嘉義縣沒落之後,嘉義市自然而然在人口、經濟方面就無法發展。因此未來如果民進黨執政,他希望蔡主席能夠推動北部工業回饋南部地區,讓南部農業升級,將生物科技、太陽能產業、能源產業移到雲嘉嘉地區。
此外,涂醒哲提到,如果嘉義縣市要合作,就如同張花冠縣長所說,很多方面一定要合作,因此未來他會在市政府具體主張,責成包括觀光、交通、水利、人文等各局處相關首長密集開會,至少每兩個禮拜一起開會,因為許多地方問題需要一起來進行整體通盤檢討。另外他也會拜託張縣長,未來雲嘉嘉三縣市,至少嘉義縣市能輪流一起開縣市政會議,讓地方事務藉此通盤討論、一起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