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進步黨主席蔡英文今(23)日上午出席2015民間能源會議,開幕致詞全文如下:
本黨新境界智庫也是主辦單位之一,今天有幸受邀來到「民間能源會議」的現場,與在場一起打拼的好朋友,一同思考台灣能源政策的未來。能夠在參與官方的「全國能源會議」之前,以公民參與和民主討論的方式,凝聚智慧、商討共識,我覺得十分必要,也對受邀出席感到榮幸,在此先向各位長期在能源議題上的努力,表達我的敬意與謝意。
民主進步黨從創黨至今,一直自許為社會進步力量的一員。我們認為,隨著經濟的發展與社會的進步,台灣長期以來的唯發展主義,必須有所修正。我們許多優秀的從政同志,與環保團體、公民團體之間,一直密切合作,無論在環保法規的推動、非核家園的落實,我們始終堅持,從未改變。
我們很清楚,當前台灣的能源政策有許多問題,我們的能源自主率偏低,衝擊國安;我們的能源生產力偏低,影響效率;我們的能源供給被大型國營事業壟斷,造成政策的一言堂。面對這些亟待解決的問題,我也要藉著今天會議的機會,重申民進黨的因應對策:
首先,我要再次重申民進黨對「非核家園」的堅持。同時,我也必須強調,如果我們希望可以落實「2025非核家園」的主張,節能與再生能源的發展是台灣未來能源政策最重要的兩個方向。缺一不可。「非核家園」是民進黨長期以來的堅持,在理念的推動過程中,我們曾經挫敗,但我們的立場從未改變。
2011年,近在眼前的日本東北大地震,對福島核電廠造成的衝擊,扭轉了台灣人對核電的印象。我們長期倡議的非核主張,才開始受到國人廣泛的重視。
當時我立即提出了「2025非核家園」的具體主張,讓非核家園有具體可行的時程表。這個主張,我們依然堅持,做為一位負責任的政治人物,我相信,「只要孩子,不要核子」的訴求必須實踐,讓台灣的下一代人遠離核災惡夢。
為了非核家園的政策配套,我們將傾全力推動綠能發展,目標是在2025年,將綠電占總發電比率從現在的4%,提高到20%。我們相信,綠能的發展不只是環保、能源政策,同時也是產業政策和就業政策。
記得2011年,我到德國參訪,看見德國的綠能發展因為政府的努力,而不斷成長。不僅在發電量上逐年提高,也造就了新的產業的可能性。
回國後,我再三思考。在寒冷的北方國家,太陽能發電都有發展空間,台灣是全世界最大太陽能發電設備出口國,同時還是一個擁有豐富日照的亞熱帶國家,為何我們會在這波綠能發展的浪潮中缺席呢?這是我們自己要問自己的問題。
我們認為,綠能的發展,不只是為了填補核電退役的電力缺口,也不僅是全球暖化問題的解方,更應該是為台灣經濟尋找新動能的重要環節。
如果國家傾全力發展綠電,再生能源周邊產業將會快速成長,新的產業與就業機會就會出現,將為沈悶的台灣經濟注入活水、找到新動能。同時,我們也認為,台灣能源政策長期以來壟斷在國營事業手中,這些知識與資訊的壟斷與傲慢,正是改革遲滯不前的根源。
我們將著手進行能源市場的改革,推動「電業法」的修正,打破國營事業長期以來在專業與經營上的壟斷。我們計畫中,將發電、輸電和配電的業務分離,使得電業營運更具效率。
我們的規劃,是基於「廠網分離」的原則,將發、輸、配、售的業務做出區隔,刺激台電營業效率的提升,並建立有效的監管機制,確保能源市場的公平、效率與永續。這樣的改革思考,絕對不只是民營化、自由化的簡單思考,而是經營策略、能源政策的徹底扭轉。
長期以來,過於保守、僵化官僚的能源政策,已經面臨了發展的危機與民意的挑戰。台灣最大的問題,就是政府即使看見問題,也不願意面對問題,掙脫結構困境,因此永遠無法解決問題。
大家或許都感覺到,2015年的社會氣氛,是「大破大立」的改革。能源政策的改革,無疑也是關鍵而迫切的難題。今天有幸在此,與諸位先進共同討論我國能源政策的興革措施,我感到十分榮幸。今年,是翻轉過去錯誤的重要時刻!衝破這一關,台灣會從此不一樣。
今天現場除了我之外,也有許多智庫、立法院與公民團體的夥伴。我要提醒各位,所有前瞻的思考,都還是必須透過政治場域來實踐,也是我今天在這裡最重要的角色。
因此,在這裡,我也向各位保證,民主進步黨,是一個負責任的政黨,是台灣進步力量的一員,是大家改革路上的伙伴,過去是,現在是,未來也更是如此。我們必定會與大家一起,盡心盡力、全力以赴,為打造更美好的台灣而努力。謝謝大家,也祝大會順利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