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進黨為了紀念「六四」首次於今(3)日舉辦「2006中國人權研討會」,與會人士高度關注中國民主人權的討論,讓應邀來台發表報告的中國海外民運人士多次表示感動與感謝。主辦的民進黨中國事務部主任賴怡忠在會後總結表示,未來影響兩岸關係的重要關鍵,將不在統獨,而在中國的民主人權。
應邀來台的中國民運刊物「北京之春」主編胡平指出,在十七年後的今天,他們仍然不能在大陸、在北京,舉行公開的紀念活動,這本身就證明中國的人權狀況有多糟糕。
港澳之友協會會長翁松燃表示,相對於香港,台灣過去對「六四」顯得冷漠,因此,他肯定這是一個好的開始。天安門學運領袖之一劉俊國也深表贊同,表示這對「六四」後被通緝而流亡海外十七年的他們而言,這是一個極大的鼓勵。
一天共三場的議程,不少前來聆聽的來賓,更熱烈討論台灣可以為中國民主人權做什麼事。總統府國策顧問阮銘強烈呼籲,台灣應該做民主燈塔,儘速起草「政治庇護法」,昭告中國與國際社會,表達民主台灣對中國人權的密切關注。
中國海外民運人士潘國平指出,他希望不分藍綠,只要是承認人權是普世價值的政黨、團體或個人,到中國大陸都應該要多談、多提。他強調,到中國多談、多提的本身,對被壓制而不敢說的中國人民,就是一個很大的鼓舞。
潘國平坦承,看到國親兩黨主席積極訪問北京,並跟共產黨握手言歡,卻絕口不提自由人權民主的話題,讓他感到很失望。此外,台大教授張清溪表示,任何有助於中國民主的事都應該竭盡所能去做,至少也可以做提供更多真相讓中國人民知道的工作。
賴怡忠最後總結三個努力方向,首先是讓中國與全世界都了解中國的真相,例如整合內外資源,協助台灣民主基金會計畫著手的「中國人權白皮書」;其次是民進黨將努力推動庇護中國異議人士的相關法律,例如政治庇護法或難民法;第三是中國的民主人權,將是民進黨未來中國政策與兩岸互動的重要議題。